物理科学探疑-电磁理论与原子论
电的作用与氢原子结构 志勰 2013-8-20
简介:本文探讨了量子方法的哲学数学问题,库仑定律在原子领域不能成立,在光谱和原子的结构上建立了一种新原子模型——静态的力学原子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原子场。探讨了传统的量子论原子模型的不合理性问题。原子核活动的γ射线α粒子来自于原子场和电子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原子模型检验的方法。
关于电磁理论与原子论的看法,大体从定性的意义上来说,已经概括了。 对这一理论的思考从1989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有十年之久的时间,但由于思考时大都采用卡片记录瞬间的想法,这一理论就以哲学的形式保存下来。现在我把它写出来,只能是一个理论的想法吧。 这是一个新的领域,原则上来说,它可以实现科学上的统一。由于我的数学水平有限,故未能把它写成科学的形式。但我相信,用语言所描述的物质运动变化过程中的物理关系和用数学的形式所表达的物理量间的逻辑关系是等效的。 这里就不再增加解释性的说明了,反正所考察物理的角度和结果,大都和传统物理学存在分歧。 |
扭称试验对库仑定律的证明范围
传统对带电体间静止时相互作用的描述中,库仑定律支配带电体间相互作用的空间分布关系。同时,对于电现象的扩展描述如:电磁感应,也间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不管我们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判断。
电力线的概念在对带电体宏观的描述中,对于电场的理解,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电力线的概念因主要用于电场的描述,对微观粒子进行描述,却存在缺陷。 本文有一个重要的结论,即:基本电荷的电量是一个常数,不存在除常数以外的其它基本电荷。 从电磁相互作用模式上说明电磁波和物质间相互作用的原理。 新的原子理论,很可能代替现有的原子理论。 除了解释和说明地磁与雷电能量的起源之外,其次说明的是电荷间传递作用的第三种作用形式。 物质的分子属性与原子核外的电子分布状态——核外电子的存在状态和物质分子对光吸收的关系 本文从物理的角度上对原子中电子存在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找到量子论不能采用力学角度进行解释的原因。从材料的属性上得出了物质的原子分子的结构属性和对光吸收的一个关系。 虽然这一理论的描述已经大体差不多了,但是由于涉及的面很大,难免存在没有涉及到的地方,如果有那位朋友看到了,希望您能告诉我,我将进行补充修正。 志勰 磁荷理论和磁动力能源 ◇zhixie◇ 2003年9月13日 在传统的电磁理论中成立的两种磁动力能源,采用磁核理论解释不能成立。说明传统的原子理论、磁场理论不能成立。本文提出采用磁核理论来处理磁作用的方法。
关于基本电荷的属性与普朗克常数的分析,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电磁理论与原子论的扩展。另一方面,它为电磁理论的基础理论起衔接作用,也是物质基本属性的定性分析。本文主要针对物理学中电磁理论间逻辑上的空白而写。 2000.4.8 这篇文章的内容大部分在以前的文章中都已经包含了,这里将它单独作为一个篇幅只是把以前的星星点点的看法集中起来,来系统说明关于处理微观物质的一种方法。在这篇文章里,有对此类问题最直接的说明。另一方面,本文只是从测不准关系和波粒二象性在科学概念中的定位上来说名这两个概念相关的问题,也同时说明这两个概念所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2000.4.22
本文探讨了采用力学的方法去处理化学问题的可行性,应该是一篇采用力学处理化学问题的定性分析。本文也针对力学的方法提出新的观念。化学反应的低温环境和高温环境是采用传统化学的方法不能合理处理的两个领域。在低温领域,两种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可以并存,化学的价键模式不能提供此类的依据。对于高温领域,存在违反能量守恒定律的可能,并可以通过实验进行检验。 导体中运动电子的运动速度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无关,即:导体中电流的速度与电压无关。 2000.5.21 检验地球外层空间中带电粒子能量的大小和方向,星球表面的磁场。可作为探索行星地表是否存在大气的可能,同时可作为探索星球的距离的一种方法。2000.5.12 通过原子发光原理的不同,检验传统原子论和本站中的原子论哪一种更为合理。 未完成的残篇2000.7.2 证明现有原子理论是否正确的方法和意义 对我在本站提出的新型的磁动力能源的方法和意义,以及对科学的作用。 |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力,未经授权使用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说明 © Copyright Authors
物理科学探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