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学探疑-网友天空-系统观点-赵庄愚-《周易》阴阳与物理之能量分析
《周易》阴阳与物理之能量分析
(Zhou-Yi's Ying-Yang Theories and the Energy Analysis in Physics)
Zhao Zhuangyu 赵庄愚
重庆大学客座教授 工程师 重庆市 中国 1987年8月
简介:本论包括五个论题 一.引言 二.易之阴阳 三.物理之能量分析(物理各种功能的本质分析)四、自然层次论 五、统论阴阳与能量分析。主要是探讨涉及物理学能量分析与《周易》探索天人全息之学的关系。易学着眼在自然所以发生变化之根本,乃由于自然具有阴阳二元素的功能,专门分析阴阳功能之性质及具结构之可能变化规律.易学不分析物质,与西方科学至今仍只抱住物质须分而功能不须分的观念相异。东方科学与西方利学的此种根本分歧,实际上应当看成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本文首先揭示自然界的能量本质应加以分析。作者以毕生精力研究物理能量分析,发现这种观念合于易学.根本观点既相同.而理皆可以相互印证,因此,易学在现代自然科学中应让其独立研究,并得到新的发展.在西方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东方自然科学的研究方向.
一.引言
《周易》是我先民综合自然与人类社会建起来的系统科学.其中包括对自然的分析研究和探索人生哲理的根本规律,以及叫预測的社会和人事的发展变化规律。《周易》是探索天人全息之学。本文将讨论其要领,主要涉及物理学能量分析.
《周易》的自然观首先体现在《周易。说卦》所说的“立天之道.曰阴与阳”,即庄子所渭的“易以道阴阳”方而.此“分阴分阳”是我先哲极高明的智慧.着眼在自然所以发生变化之根本、乃由于自然具有阴阳二元素的功能.易理专门分析阴阳功能之性质及具结构之可能变化规律.易学不分析物质,与西方科学至今仍只抱住物质须分而功能不须分的观念相异。东方科学与西方利学的此种根本分歧,实际上应当看成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本文首先揭示自然界的能量本质应加以分析。
迄今西方科学家,只知物理学而不知能量(Energy)质的分析,于是都诋毁阴阳为迷信(沈宜甲1984),即只赞筮数而斥阴阳为迷信.岂知物理学必然要作能量分析,其无分析乃是今日物理学之极大缺欠,应当补充.本文专门论证阴阳是物理学的两个能量单元;而今日的物理学必须建立能量分析原理。
下面先根据考古学略释今日对阴阳之两种误解:
1. 现代有疑易辞中无阳字以及以阴阳学说创始于战国邹 衍
,因此怀疑《周易》并未道阴阳.连“十翼和《庄子》都加以怀疑。此是近代疑古派不合理之处.阴阳之本义,自上古起,首先涉及天象及天象及地理南北方位.《诗经,国风》“噎噎其阴”指天象,
《尚书.禹贡》有岳阳、华阳、华阴;《诗.小雅.笃公刘》有“相其阴阳”。《山海经》普遍记载诸山之“阴”“阳”和特产,皆谓山南为阳,山北为阴.阴阳二字决非始见于周代。春秋之老子、墨子及孙子皆言阴阳.阴阳说决非自邹衍始。而易辞并非字书,其中未引用之字很多(如雷火水风春夏秋冬等字都无),何以由此证明《周易》不谈阴阳?
2.
现代更多论易之筮依于数,故谓易并非依阴阳之象,而是数先于象.此说的根据是现代考古发掘物上有用六重数字的,其理并不能成立.按单卦组成数只有八个,重卦有六十四个,而所记的数有一、五、六、七.八和九.依数字排列组合,
只有, 及
之关系,而数字之元如多于2个则
,
(n >2).
可知所记数字虽多至六个,表示的只能是二元奇偶.而奇偶只表阴阳二元显于数之象.故
易卦必是象先于数。阴阳虽非物质而是具体的可观察到的象.纯数则离开单位就成抽象
的.故阴阳开始容易演为天象的昼夜,地上的向北方向和高低,生物之性别及数之奇偶.而
开始如只考虑数的奇偶,则不可能联系到各种天象人事的阴阳二元.故易数必后于易
象.因象多以复合形式出现,常不易定其主象,故作筮法之人用取数的方法以定之.春秋韩筒子对晋惠公说:‘龟象也,筮数也。物生而后有象.
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此古人早已指明象发生在数之先.
以下分论易之阴阳与物理之能量分析的原理,二者可互相印证.
二.易之阴阳
易主要提示人在天道、人事各种变化中的变化方向与应当走的道路.易之基本认识是天道运行不息,能走善通之道;人道有其独立自主,掌握正确方向之能力;自然界流行无穷而可以生生不已.故《周易.乾卦》说:‘元亨利贞..‘系辞.说:‘生生之谓易”。易明了天人关系虽繁而可以归纳其要领,总论其大端.故《周易.系辞》说:“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易之观点不凝滞在物质本体上,而是着重于致天人变化的作用功能,不混同所有一切功能而专从变化明显的天象中去寻求变化的因素。故易在物理方面是物象学而非物质学观念,是能量分析论而非混一能量论.
作易者分别阴阳,以及根据实际观察到的阴阳的多层次组合而建八卦和六十四卦.此阴阳是指自然及人体皆具有阴阳这两种基元的功能,非指物质.易有太极,是指二基元功能组合而未分。构成封闭的没有熵增大的系统。太极生两仪,即指统一系统有变化则展示山有阴和阳两种能元之不同作用.阳之功能称乾德乾道阴之功能是坤德坤道。如取其物象亁是天德,龙德。男子之德,施化之德等;坤是地德.牝马之德,女子之德,承施之德等.德即物理之功能。象即物理的状态.功能要流行于各物体间,故不执著一物.状态可显示多样,故不能只指一象.二能元性质:阳为光明,为发生,为刚健,为主动,为发散,为向外施出。为开创万物,放弥六合.阴为阴暗。为孕育,为收敛,为柔顺,为受施,为吸纳,为保成万物,收藏丁密.故以天为男,为春夏,属阳;以地为女,为秋冬,属阴.应当根据共性能分析以定所届,非作物质分析也.
易以奇数属阳,偶数属阴,这是因为一是始生之数。无对之数,孤立而求外合之数.二是继生之数.有配之数,可以成一个自完系统的数.故数一之性属阳,而数二之性属阴.推之一切奇数皆除以2余],一切偶数皆被2除尽无余,我古人于余数特重视古历法有大小余之计算,有余数定理的发现,故认为奇数皆属阳;偶数皆属阴.事物总体有可以由纯数决定其关系的性质者如力学平衡必须有二力及二力矩.在某一平面上能立稳的,必须有三足.平面上互相垂直的矢线只有二条,而方向只有四个草本花以五辦者为多.划平面成多边形其边线最短的为六边形。生理的某些重要周期常为七天.原子外层电广最稳定之数为八.加上原子核结构成一稳定原子的点数要有九个.此皆纯数与科学之关系.故奇偶属阳与阴有其深刻的科学道理.只是言象数片之末流,确有穿凿附会之病.惩其流病可也,而概指为迷信,则失去科学具有的广大内涵.
易有四象,盖是以乾坤表大自然功能之总象.以雷风表气态及等离子态之象.以水火表液态及发光、热态之象,以山泽表固态及生物态之象。故《周易。系辞》说:“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火水相射”(依帛书本无“不”字).此从物象大体所分也,后世用太少阴阳当之,恐非易之本义.
易之八卦建立了阴阳的三重组合,八卦表示大自然之八大象.三重纯阳表示高天品辉之象,三重纯阴表示厚地浑实之象,上一阳下二阴表示上阳光而下厚土的山岳象,下一阳上二阴表示上密云而下强阳的震雷象,外二阴中一阳表示外暗幽而中透明的深水象,外二阳中一阴表示外光辉而中幽暗的火烛象(荀卿谓二者为“浊明外景,清明内景‘),上一阴下二阳表示上幽阴而下蕰生物的水泽象,上二阳下一阴表示上有热气而下有吸力的起风象.故易之八经卦是表示自然各类大象,是表示八类自然基本的功能.由此八类相重组合成六十四卦,以衷示天人本体与其关系所发生的变化.
这八类功能是:乾,纯阳纯刚纯动,辐射光明,启发生机.是创始一切之功能.坤,纯阴纯柔纯静,吸进辐射,是孕育护养万物之功能.震是产生振动复苏万物之功能.巽是放牧松动和解万物之功能.坎是浸润万物去燥增湿之功能。艮是守静制动成物之终之功能.兑是使环境美化和谐可促进生物发育之功能.故《周易,说卦>>说“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臧之”.由此可知八卦是研究物象。面非论物质;是功能分析论,非混同功能论.此点正足以开拓现代物理学.补其所缺.现代国内外尚有议论易不合乎科学者,这是由于他们不懂此道理的缘故.
故在此当提出对能量分析的新发现,以便了解传统物理学的缺陷,进而开拓物理学的新观念.
三.物理之能量分析(物理各种功能的本质分析)
本人作物理能量分析研究始于1943年3月,经过30年,至七十年代初成稿约十万言,终因未能詖人理解,终未发表.本篇只略述其提要.
现代物理学迄今仍不知不同形式之能量有其本质差别,应加以分析,此是西方科学只重视物质分析而产生的极大缺陷!
凡物理作用的性质不同的,都应追求其本源并加以分析。物理作用不同的根源与其能量所含的本质不同有关。主要不在于量的大小,而在于其能之本质上,不能武断认为能量无本质差异.
我国上古先民已认识到这一点.西方则从来只认为物质当分析.西方对于能量概念之建立并不早.17-1 8世纪初西方提出活力,继而命名为Energy(能量).起初并未反对分析,当时有热质说,即为能量分析观念的开始.随后有达维的摩冰生热说及热功当量的发现,物理学竟认定物能是不用区分的单元,斥热质说为谬妄(甚至指为反动),故迄今物理学只夸耀物能转变关系的,发现。排斥能量分析的研究,这是现代物理学上的一个最大问题
能量是发生物理变化.物体运动、产生各种作用之主体,是具有守恒性的一种物质存在形式.牛顿只提出力,而力非守恒的,其后乃发现守恒的“活力”.然而自从摩冰生热实验成功以及热功当量之发现,促使反热质的论调大加发扬。物理学竟然肯定物质的各种能量全可以互相转变而不加以区分.此观念迄今尚未改变.对此须作以下几点讨论:
(1)凡使物体产生膨胀发热增加分子无序度的能量,与使该物体发生收敛变冷,使分子增加有序度的能量在品质上绝对不同.这一点不应当忽视.不能认为这只是一种能的加与减,出与入而已.光热能只作辐射扩散,而天体黑洞的引力能吸收它;电子动能要作直行。而磁能偏要约束它使其作环行;电荷二种能量各有守恒性质,而不可互变.这些显然证明了作用相反者其能之本质亦相反.牛顿力学已知既有作用又有反作用,但还不知具他各种力量有的可转换,有的不可转换.
(2)如果详细研究一下物理所有的能量:二因子式之两偏微分项所表示之能量,则可以发现这里所表示的为相反性质的两种能质.下面列出力学的力矩积fs热学的压容积pv,电学的电流电压积QV、并考察各自的两个偏微分项所表示的不问的能量性质:
①。
表示在距离s上增加力df所增加之能.前者的能量由于运动而产生,后者与运动无关,而是在一段物体上或一段空间中相应于增加内力df而增加之能.其实质如下:如一重锤W绕定轴以角速度
旋转,锤杆长S,通锤杆皆受有离心力
,转动加速度为
,其
,
.
这是锤杆抵抗离心力而增加的 内能.和作外功的能恰有正负性质的差别。
是使重锤作出外功之能.而
是抵抗锤作外功之能。是材料本体的反应能.当杆断面某处之此项抗能不足相抵消时、杆即被锤拉断.
的性质同于力矩,力矩量纲是能不是力.传统工程力学对此就有误以为力的理解(材料可受之力矩只是抵抗外功之能).
②.
是气体膨胀作外功之能,
是气体分子间增加互压反应之能。
是输出的能。如加以深入分析,则
是原子以核为主运动的能,
是分广外层电子互扑之能.能之正负性质正相反.
③.
是容电系统提高电压增加的能,是电子间的互斥能.
是输电系统输出的能,是电流对外作功的能.前者是系统内自己的反应能,后者是系统对外输出的能。前者是自由电子的互抗能,后者是电子携带的,可以输出的能。
此外如温熵积的两偏微分项
及
之性质相反、亦同于上例。
性质相反,则有一为正,另一为负.此正及负是标示二者作用性质相反.其正负之和可以得到二能平衡的组合时,常不再显出原能的作用.然而这非其存在的本质可以相抵消.如正负电子撞合可化生γ线而不为零.总之:由二因子式的两分项性质相反之关系,即可以确证物理能必具有二元。
2、热能分析
分析热能时,首先分辨热能和机械能的本质差別,比例关系.从这里我们证明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公式有缺项,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解和推论应当修正。
(1)热能与热力学第一定律
从传统研究热力学由气体压容实际变化人手来考察pv图的实际发生.在经历一次卡诺循环后,必发生有能热出人,其量为H。同时有及
的变化,其积分有:
,且有
之关系.
联系其发生的热能H,且认定气体状态经一循环后无内的变化.这样当有
之变化关系。
但传统物理学未能质分析,认为如项和
项同价,则经一循环后发生的H当=0。这与实验不合.而去掉
项后,式之
,倒合于实验.于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公式被定为
,而坚认它为完满的定律,因为此式能符合热功互变量的所有实验,可是却不知这里遗失了
项.
水的化学成分不能因其和氢有一定的量比关系就可认为水即
氢热能同样不可因其有和功的定量互换关系就可认为热能即是作机械功之能。项具有能的量纲,在pv图中有和
项平等的变化关系,它是不可作机械功的能量.传统物理不作能量分析,甚至要以功来定义一切的能(这是一绝大的错误),故不认识力矩是指材料体质中抗外功之能,故也认为
项不同于可作功的
项能,而可以不列人定律式中。但在全部热力学中却有多处又需保存
项之关系,如热焓函数.这是过去物理学理论上之一大问题,迄今还很少有人研究。
热力学第一定律公式应用在气体上共缺点不显著。而对固体物理上山现的疲劳内耗则完全不能作正确解释。金属受冷加工后需要其性能恢复,必须作适当的热处理,而绝不可再由冷加工使其还原,这即关系到项能之缘故.
热力学第一定律公式中的dv所代表的内能,是传统物理学中一个很不清晰不分物质层次的概念.它似乎包含有项,实则未有.因为气体经一循环过程后之
。而其时之
,则
未包在dv项内.
根据热能由pv图发生的所有实际关系,热能.
其解释是:凡物体加工产生出之热能,是由外加工之.项能及物体内部放出的分子振动能与电子振动能所组合成之能。
项是两种振动能.它不是
.
在此,建议作两项实验来验证:
①再试摩擦温度接近O度之冰.此时分子及电子之振动能小可再被释出.摩擦时不能生热.且冰之摩擦系数此刻当为零.
②密闭定量气体于绝热气缸中,加压吸取所生之热而精测其有无分子之内耗.它必有内耗发生.
(2)传统热力学第二定律理论须加勘正.
①热力学第二定律提出热能总有耗散,称之热熵值只趋向增大,而上世纪有由此推出热寂之说.其说是: 由第一定律之热可变功,推出一切物理能亦皆可变热.变为热,则可因热散而致产.生宇宙热平衡达于热寂.此说之根本谬误即其不知热非功,功亦非热,宇宙一切之能有极多种不能转化成热,且是反热的。则宇宙怎会达到热寂? 但现代反热寂说者因不知能量分析而未能知此.
②热力学第二定律引出的“热不可全变功;功可全变热”之说是值得探讨的.它由于热之不能自高温流人低温。认为热不可全变为功。虽未有误、但说功可以全变为热则极为武断。功(机械能,致物体运动之能)仅是热能之50%的原料. 单由机械能绝不可能生热,摩冰生热只可在冰分子温度尚远在绝对零度之上才能发生。如物质分子没有电子振动能配人外加之功,就不能由摩擦之功去生热.此同是不知热能可分析之误解。
③力学第二定律引出了“物理变化须在平衡态附近才可逆”
,“须以无限缓慢进行才可逆’,及“宇宙无真可逆存在”等说法.都值得怀疑。此根本未知宇宙所以有发生可逆过程之原理。原理是:物理变化可逆须由于具有正负二能有其往复来去之变。完全的可逆是由于此二能来去无耗损.有损耗则其可逆不完全。而热能则其自身之二能无来去往复之变,热能之 结构只有趋于耗散性质.故热能根本是非可逆的.然宇宙大多有二能来去往复之变。如发生各种波动者都是.故宇宙中有极多之可逆过程存在,只是其中有不可恢复的能耗,于是其可逆过程就不完全.然如无摩擦的天体、无能耗的电子原子振动及完全弹性体的瞬时变形’
其变化过程皆接近完全可逆。所说“在平衡态附近”,“以无限缓慢进行及‘宇宙无真的可逆”,都是未真明可逆之源.这是由于未作能量分析而不能说明其物理意义的缘故.凡具全可逆过程的系统。其场能分布皆是虚分市(而非实分布)之能场.光热场能量皆作实分布之场.引力场和磁场则是能量作虚分布之场.此中蕴含有宇宙具有复函数结构的更深的关系.
热力学第一第二两大定律如果作了能量分析,便可感到它们必须修改、补充。此是关系全部物理学之要事,不可等闲视之 。
3.宇宙二次曲线运动之能量分析
宇宙中作有心运动之能,都非单一的能.这是由物体动能及 从场心发出的制动能相组合成的能.如深入分析汁算,可得出非昔人所知之结果.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举出其结果,而不列其计算证明 。
( 设 =
=
)
(1)分析只具二体之椭圆运动轨道上各点之速度v,皆得到
,
而则是随动点位置变化之变量.此
及
.二矢量却为不变之常量.(
是动体垂直于椭圆矢径之分速度,
是动体作逆时针旋转时常指y轴下方之分速度.):
,
式中,k:引力常数;a:椭圆长半径; b:椭圆短半径.
动体在椭圆圓周上各点之线速度,实际是此二常矢量所合成.
, (
是动径之转角)
。此显示
动点常受一定的二能作用(二能是E动 和E制).(
设E动 =和E制
=
)
(2) 是动体或场心二者之一单独受系统外给的定量速度所产生.具有对椭圆系统以外之关系.轨迹是正圓的,则
=0,运动才是保守系统而无对外之关系.
之动能
只为E动 =
。
(3)是等于动体作正圆运动。其圆半径为
时之动体速度.此含有1份
及2份
之能.
由于,
合具的
及
之量恒定不变,表明动能制能各自守恒,而不仅有传统物理认识的“动能+势位=常量”之关系.此是极重要的能量分析应当成立之证明。
(4)由于有 sin
cos
之关系才产生导线中电子振动,而有发电机的右手定则关系,其原理须用此才可解释明白.
(5)力学的科里奥力,电学的洛仑茨力,由此才可明确解释.
(6)由此分析才能开拓对物理空间之进一步理解,并能阐明开辟对宇宙分层律原理.
四、自然层次论
自然宇宙由大至小具有若干层次.分层之主要标志在于不同层次之动能不相同.物理学至今未知此理或知之不多.过去物理学上只分宏微两个层次,未能论述划分层次之原理.本文将对此扼要加以论证.
自然界因要保持“自己”之永恒而有设防(亦可认为“自然界由于有设防故得恒”).所防者是宇宙之能可以消散于无边无际空间之中.需有出于此则人于彼,散于此则聚于彼的防耗结构,以保少耗.此结构即“层次”结构.层次结构的功能在于彼此可互相制约与可以收集其所失之能量,而不同层次的宇宙的动能本质亦不同.
1。物体细小至晶粒大至地球之运动能皆是机械能.分广之间的相对运动之能则需热能不需机械能.二者属于不同的宇宙层.
2。电子在常温导体中被驱动要靠电动势.超导情况下之电子动能完全不依靠热能.故电子与分子又属于不同的宇宙层。
3。核子之动能不同于分子和电子.故核子又是一层.光广更是一层.
4。大宇宙中螺旋星云系统之动能不同于单体恒星的动能(星云系统似物体,而各恒星似分子).银河系对太阳是又一层次.更远的类星体相对于一般星云又为一层次。宇宙黑洞相对于恒星为另一层次.全宇宙可分之层次至少有此五六个.
5。宇宙层次有可寻之规律:①物体之动能不相同者即为异宇宙层.②需要的动能不同,则其运动之规律有差别,发生的关系不可彼此相通.故宏观物体之力学规律不完全适用于微观分广。
此外尚有光子能及电磁能分析.
光子能绝非单一之能,它有波动性,即具有正负两种能.它又有粒子性,有其能强之多种差别。有易分解和不易分解,即各不同频率的光子所具之二能比值都不相同。
绝非仅存在传统物理所论的 E=之简单关系而已.已推算得其关系式如下:
式中,为光子频率,
为略当于红外线之光频,
为普朗克常数。
为负能,
为正能,
表频率为
之光子能量.
此式可说明康普顿效应布里渊效应兹曼效应等。此待今后再作其验证.
电磁能分析得出:磁能是由表出的能,它同于物体动能,兹曼之磁效应无关于光子之量子数。不改变光子之能量,无示性光谱。无纯磁波,是近于纯负能
.
电能则当分开看待.电磁波是二能组体,遵从光子能之分SR析式.电光谱能表示电子能级。只为单个光子的能.电流能是在导线中流动的非量子能.用光热激发的才能是实在量子能.无压超导中的能是纯正能。电场能:负电荷之场能近于纯
。正负电荷共生的同于电光谱能.负电荷的
。正电荷的
。
五、统论阴阳与能量分析
我国古代贤哲外察自然,内省人体,用穷研变化之观点寻其变化动能之元,故建立阴阳概念.其科学性即在于其合乎科学的能量分析.而西方物理学只建立物质的分析,不求判别各种功能之所以相异,以至于反对作功能分析.此东西方科学着眼之异,并非阴阳学说不科学.本人以毕生精力研究物理能量分析,发现这种观念合于易学.根本观点既相同.而理皆可以相互印证,因此,易学在现代自然科学中应让其独立研究,并得到新的发展.在西方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东方自然科学的研究方向.
易以阴阳统天地.阴阳即物理之正负二能元。能量可有物象而不可拘泥于其物,故谓“易无体”.乾是物理之纯正能,是使电子振动发生辐射、导致膨胀、以至发散之能。生物有之得发生,人道赖之得自强.故曰:“万物资始,乃统天”。坤是物理之纯负能,是属于引力之能.这种能可使物体集聚光热以孕生万物.它与阳能相结合,则形成各种比值以及各种结构方式的组合,以生成万物.故《周易.坤卦》彖辞曰:“万物资尘。乃顺承天”,“含宏光大,品物咸亨”.而易于是以阴阳之三层结构来模拟自然界之大象(二层只可形成平衡,三层才能可蕴含作用).以重阴在 上、一阳居下之象为震。恰合于物理的等离子态;重阳在下、一 阴在上之象为兑,合于生命态;二阴在外,一阳处中之象为坎,合于表物理液态;二阳在外、一阴处中之象为离,合于物理发光发热体之态;二阳在上、一阴处下之象为巽,合于物理气态;二 阴在下、一阳处上之象为艮,合于物理固态。这完全是由科学分析得出的天地自然大象.
易把八卦互相组合(重卦)使具六爻之位,以表示天人事件变化的多种坐标.表示时间的历程阶段,空间的位置上下。这在作用上有主有从,在关系上有相应不相应。相当不相当.此外还有由卦爻变化形成的上下正体互体种种复象.卦画实体阴阳之位与爻的虚体阴阳之位相结合,便具有复变函数性质的结构.此乃合乎高等数学之宇宙观,不可视为非科学.例如;泰、否、损、益四卦:泰是三阴在上,下有三阳.阳能之性上升而阴能之性下降,二者于是交合.是物理的负能合于正能,机械能合电子振动能则生热.正负电子碰合则生r射线,生态物理主要需此,故《周易.泰卦>)说:“天地交泰”.否是三阳在上、三阴在下,阴
,趋向不相通,则空间不生热,宇宙不形成辐射,生机被隔绝而不相互作用.故《周易.否卦》说:‘天地不交否”.损亦三阴三阳,而阳在初、二、上位,
阴在三、四、五位.是由泰卦变来。而初和二之阳能,不能与其上的三重阴能相适应.另一阳能高居上位,不具结合作用,如锅炉有不完全燃烧,太阳受到密云遮蔽.故日:“损,损下益上..益则是损之倒转,将否之上的阳爻移居此之初位,
由阴阳之不结合而人于初结合、是阳光初达地面.锅炉初得全燃,故曰:“益,损上益下’。此即《周易》所示的科学的能量分析观也.
大自然的功能作用如只有发散无吸收,只有动能无制动能,只有平动无转动,只有破物无护成,只有解体无组合,则变化着的大自然早就消亡了。即《周易。系辞》所说的“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故易理是开辟科学的功能分析之学,并是具有宇宙复变函数观之学。现代物理学不知道其本身缺乏物能分析,不知易学很早就为东方开创了一门宇宙功能分析学的纲领,反疑为巫说,这是急需重新认识的地方.
科学与文化关系极为密切.现代有些人只赞美西方文化,习其风尚思想而无审其缺失.科学应当认识到功能可分析,以明物有盛衰之定律,并且应当用复变函数观念来观察研究自然过程虚实之变化.这是《周易》及《能量分析》所以都应当研究的根源所在。
赵庄愚 一九八七年八月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力,未经授权使用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说明 © Copyright Authors
物理科学探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