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学探疑-网友天空-系统观点-赵庄愚-时间论下
《 时 间 论 》下
ABOUT THE NATURE OF TIME
Original Manuscript: 1974, Revised: June 1987
Zhao Zhuangyu 赵庄愚(Jan.28,1911~ Jan.8,1991)
Chongqing, China (第二部份)
简介:本论包括六大论题:一。先论传統的時間本質實在,時間屬外在公有論的根據与理由。二。统查物理關係中所有時間的性質。 三。時間本源之分析。四。論時間實質和應用的時間之不同。五。時間流論。六。時間論分析綜結。科学中对于时间这个概念的引用已达到了极广泛极精微的程度。时间是物理学中三个基本量纲之一,凭它才建立起现代科学的宏伟大厦。然而,时间这个概念的原有之谜:时间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东西?时间是否贯穿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一切事物,这一切对它都无可逃避?时间是否真是其长无穷,无始无终的柱状体?时间是否只具有向一个方向流动的矢向?时间之过去,现在,与未来三者都是否是真时间? 以及物理学中是否有时间元?等等,至今仍没有被解答。传统时间概念的谬误在于不知事物有虛而把虚的部份一概以為實;不知时间专与物理能量構成倚變关系,而错误地认为時間是獨立無倚的先驗存在。这两项关于时间本质的謬误實為歷史上未曾被注意过。著者认为其原因是由于虚实之原理未被深入了解,以及能量之分析的觀點未被建立,因而时间概念的本质未被揭露出来。因而立意寫出此论。
本論僅只分析了時間的實質与虚設的“公有时间”有區别,并證明其幾項重大事體。時間的實質只是各人(物)自己所取得,不屬于別體所共同經歷。科學莊嚴使用的標準時間則純是虛設的框架,世界并不是真的存在那個东西。時間的發生只源於正能有消耗及負能有記录。由物理作用量綱的二因子而得到最確切的證明。故若要深入讨論時間本質及本源,我们就应当當綜合考察与物理学和生理学相关的,明顯和隐蔽的诸多方面问题,區分其時間效應的有無与多少。其時間屬虛,屬實,屬私有,屬公有等各种物理性质,以及应當辨别有能耗物理學与無能耗物理學的区分。凡物理学上的諸守恒定律都是屬于無能耗条件下的物理學理律。於是,傳統的“外在公有時間”的假設皆為适用的,但是這些并未具有時間的實質在內。
四,論時間實質和應用的時間之不同
对于事物,從現實主義者的觀察,總認為合于實用的才是具有真質,此论点有大誤。无可否认,凡作為實用的刀具,其體需要最实在才行;然而作為事物的框架,则其質却要最虛才行。惟有虛而後靈,虛而后可以極精。例如,幾何學中的點,線,面皆是虛設的概念,世間並没有无大小之點,也没有無直徑之線,更没有無厚度之面。而幾何學正是有赖于此種公設之虛,才以建立為最精嚴的科學。试想,如果人们照此去企图定出點,線,面的真質,那岂非大愚!但可惜的是,科学与哲学学者們迄今未知用此種明显的事例,以另尋求時間的實質。 而致使關于時間本質的根本問题,至今仍然只陷入妄解的迷团。例如:時間是否外在所公有? 時间是否屬先驗之所有而別無本源? 時間是否永流而無中斷者?時間是否只具有由過去指向未來之單方向?如此等等,皆以人们所虛設的统一時間概念去辯論它“有”还是“無”,故所以导致迷茫。然而反之,如果我们專就事物實質这一点,去否定传统时间理论應用者们的謬误。可否? 著者认为亦不可! 本章因此欲略論科學應用所需要建的時間公設。
这種公設須取於它能夠精嚴而無礙,即其體質要純虚。能夠符合我们的直感而不偽,也即是其中有精而其精是真实的。这样的假設,既精於應用,也不至于離开了本質。这就是被稱为“時間屬于外在公有可以建立最精的標準” 这样一种假設。因而,这就成了从古到今没有对此以为不对的一种假设,但是却忘了對它的本质进行深入的考察与追尋。
然而现在我们必须明確:要有可供科學研究應用的時間标準,都必需使用现今科學界已定明的标准,即反而不要用含有時间內質的真時間去扰亂了它的现存体系。这就是本論欲展开分析先要明确的出发点。
(1)取无能耗的週期作為建立時間標準的依據,恰好类似於牛頓慣性定律采用無加速度系統作為考察力的標準的原理。牛頓的慣性定律是設在無加速度的等位場中。其相對系統間,雖然可以有各種相對速度,但其間没有加速度的產生,其
,
任何常数,就可以使讨論加速度和讨論力有其絕對的依據,而不受篡改於相對的慣性系統。這样對于時間来说,選擇無能耗的週期作為考查時間的絕對依據,也是因为有週期
不變,
,
任何常量,而便于作為測時間的絕對依據。
牛頓是憑無加速度的系統去測力的,這就是靠無時間變化的系統去測時间的。古今的方法雖未有相謀,但它们所采用的原理則是一样的。這樣可以更好地考察有時間效應者發生的變化差別,而系統不紛亂。用虛以定實,實际上更为精准。但到後來,却忘记了那只是虛設的時間,所以我们竞長期困惑於時間所關係到的實質問題。
(2)有真質的時間只如生物的生命,彼此不可相通,不能相給予,相加減,相連續,不可以為公有。就不能構成有系統的歷史和統一律则。例如父子之壽命不可相加,草木枯死及再生的時间不可相續,則一切歷史就全没有,而科學需要建立的系統皆不可能建立。因此之故,要能提供建立歷史而組成系統之學与因果之學的,就在于虛设有這個公有的外在時間。這样提出的公设就能被公認,这是源於人人內在都有念念相續的時間感,然后推論為整个世界全都通過此同一的時間,而無例外。 这种公有外在时间的建立,本来并非只符合於實用的需要,然而最初即符合于人们的記述歷史与論述因果关系的使用上,到現代更加符合於科學界所建立的廣大精微的各種系統的使用之中。这就是典型的以虛记實,使所记更精。
寻求真的本质与考查實用的功效,二者是有其互虛的关系,不可輕率地以為直接有用即屬真。注重現實效用的研究者,不能不深加考察时间的这些真正本质。
五,時間流論
時間是流體。
時間的過去,現在,与未來三段誰實誰不實?
時間的兩個端點是有还是無?
时间極限存在还是不存在?
時間的矢向是否只具有單向?
時間流是否有可以中斷?
種種問題,的确是困惑了以往不少的哲学家,詩人,文學家,与物理学家们。使他们把时间这个概念视为“居於杳冥,莫知其極。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的东西。因而认为“時間如流水,哀日月之不留”。並还有認为“時間与空間的組成是一個‘有界無疆’的無限長的圓柱体”等等。
这些感慨与理解都是由於對于以上的诸問題没有得到其正确解答所致。实际上都是把虛設的時間認作为時间的實質。这即是一种作繭自縛强幕自蔽的做法。对此我们需要辨别时间虚實的情况与狀态,从而求得对時間真質的解釋。不应當再以供實用的“標準時間”来認做時間的實質,因而扰乱了时间本质的真相。下面我们来分别讨論以上诸问題:
(一) 時間流以哪一段是實 ?
對此的解釋有五種:
(1)認“現在”是實,“過去”和“未來”都為虛,其根據是據我们的感覺。往者我已不可觸及,來者我尚未感觉到。故只有現在的時間是實在的,这就是崇尚現實者的理解。即不重視時間本質問題而只關心其現时的实用。而且堅持認为宇宙万物都有共同的現在,人人有同一的時代。这种看法认为時間是外在公有的。
(2)認“過去”是實,“現在”与“未來”皆為虛,其根據是往事皆能有陳跡。事物的发展皆具有慣性,思想感觉皆留有記憶,這些都证明過去有實在性;并且凡過去所遺留下来的影響,都可以成為發生未來的原因。“過去”是具“體”的,“現在”則只是一個斷“面”而不是一个“體”。“未來”則是純属于“虚”的东西,即“虚体”。故只有“過去” 才屬于實在。这种看法有接觸到時間的本質。但以往尚未知考察到所有過去的時間,並非都是属于那种外在世界所共同經歷的时间。这个论點對於明確時間本質,仍是有相当差距的。
(3)認为生命存在於“未來”,事物的結局在於“未來”。“過去”的生命已不在存,“過去”的結果可以逐渐磨灭,惟有“未來”才是生命的寄托,希望的所在。而“現在”只是瞬间断面的一种現象,不可能久在。所以这个论点是根據一種生命意圖来认定的實在,与“唯現實”論者一致,没有尋求時間本質的意義,只認为“未來”才屬實。
(4)認为“因果”關係一概是必然的,“因果”才是屬于“實在”。 即不分“過去” “現在” 与 “未來” 的時間都是實在的。这种论点是提倡“機械因果論”者所认定的。而“時間屬外在公有”的論点,由此便被肯定為不容改变之理,這個论点也就否定了時間有其實質的概念。
(5)認時間全屬“虚”。过去,现在,未来三者均屬于“空虛”。“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得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是佛學空宗的理論。这样的论点更認为“時間”完全没有“實質”可言。
现在让我们来辨析以上五种所持的论点:
(4)與(5)都否定時間有其實質。(4)雖承認去來今三段都屬實在,但各只是先驗無質的實在。是視為外在所共有而未可追究之實在。這即不能解釋物理世界極为普遍的具有时間效應者,它們显示出与時間的關係。那種種都不能納入一個簡單統一的時間函數,而是要有各自的特殊係數。這怎樣以可證明它們都有共同經歷的等量時間呢? 不同種生物的年壽长短極不一样,異種木材年輪的厚薄也不相同。就是同種的各个物体也并非存在數量如一的標識,外在世界憑什么去說各个物体都通過有相同的時間? 这只不过是完全虚設的而已。以一種虛設作为實在,要使它能成立,就必需要有一個條件去構成它。(例如國家是人所虚設的,而只要有人心同意,即可成為實在。) 而如果要以幾種虛设都算存在,若仍然只用一個條件去构成它們。那么,就等于是用一個方程式去解多元未知数,当然是不能够得解的。过去、现在未來这三者為虚的性質不相同。
“過去”是已經過不可再“經過”之虛;
“现在”是不可截住其流去之虛;而
“未來”则是只具想象之虛。
前兩世紀的機械論只認為物變的因果皆為必然,而认定凡未來也是必然實在的。这是最大的誤論。凡是物變的條件數目少於可變元的數目的,其結果都不可定,也無必然。例如:三个人抬一根杆,四个足支一物架,各自所受的力都不能稳定。何況可變元有更多更複雜的条件与情况? 因此,对于“未來”只是小部份可以先定,而大部份都为待定。也即是“過去”和“現在”雖可認做一定的實在,但不可由此去推断“未來”必然是實在。 中各具有未定之天,故人事极多彼此無定之爭,尤多莫定命運之爭。時間“未來”的實在性只有虛。故(4) 的论点是没有根據而不可以成立的。(5) 的论点却是只由于心灵的一种感知不可以永远存在,进而把三者全部认为空虚。这是无分別的純空及頑空。都无法能闡明時間的實質。
(1)的论点,純粹依靠現實。然而現實,只能夠得到一個無厚度的时间截面。它的物理量度不夠具有三度體的条件,只可以表示在二度上的投影,因而无法具备实質體的条件。這只存在于瞬間的t, 而t→0, 这难道还会成为一种甚麼實在? 在物理学上,如果只認为這個現在的極短時間是實在,则不可能去察物的時間效應,也不可以論物理学上久遠的因果关系。它沒有取得時間之實質。
(2)的论点,是依据物有因果之實,有時間效應之實,所以認为過去是實。这种看法触及了時間的實質,但這個论点尚未区别開物有:有過去時間的和無某段過去時間的。例如:凡生物皆没有其出生前的過去時間;但種子在保存中,人在熟睡中,都没有经歷何種實在的時間。因此,“過去”時間並不屬于外在世界之所共有,所共同經歷。探求時間的實質更應该要注意區分辨别这种关系。
(3)
的论点,是屬於理想與意圖,只屬於人们所欲求取的意義價值,并非取其有物理学意义的實在。所以這無關於時間實質与本源的追尋。
以上五種解中,只有第(2)点得到时间之实。但历来都不知所谓“外在统一時間”僅是一種假設而已。而認为“過去時間”是“外在世界共同的經歷”。這也是對时间本質認識有誤解。總括辨析这時間的三个段:
1) 人類對“過去”
的時間感,是由於內感中受到正能放失而不斷積下負能保存的時間刻痕,故得到一種時間真實感。
2)
對於“現在”,則只是此種刻痕上前進之點,没有長度,是一個 而不是
。与過去時間相比它少了一个物理度,不能代表有體的存在,故有一度为虛。
3) 至於“未來”,則是意念創生之物,世界还尚未發生的,只由于推论事物的习慣而認为它有存在。其實體則等于是未出生的子女,是全虛的。
我们看到,三段时间的虛實程度極不相同;三段時間都不是外在世界共有此一個昨天,一個今天,一個明天。这就是今天我们不可不從相對論的提示中去特别明確---世界上只有假定的同時,而無物理世界真有的同時---这个论断。外在世界各只有其自己的實時間,整个世界並未曾有过實在的共同時間。这的确是我極當明瞭的要點。
(二) 時間流的終始究竟
这是哲學上的最大謎思,也是科學上尚未得解之题。而人們一直無法去思考它,难以接触到此重大问題之究竟。這正是要求我们追尋時間的本質與本源,而不依附於時間的實用關係。 但是,人們只知從實用的观点去認為外在世界有共同的時間,去求此項答案,所以难以找到答案而仍在迷惘之中。
按照当今“時間屬客觀外在共有”的先驗理論,以寻求時間共有之始終这个问题,他們早已先認定時間的質體慣穿于一切客觀外在有生無生之體。時間流的連續性,没有间断停止,更不能以稍作反向流动,然後更取物質之作週期的轉動振動,而无能耗的条件作为标准時間的量度。這很容易就得到時間是終,始無窮的結論。( 連愛因斯坦亦有認為時空之時間軸似乎是表为一條長柱體之單方向,而其長是無窮的) 。這是由推理得到的判断,而並取證於宇宙的歷史已有數百億年,地球歷史已有称五十億年,人類歷史已有二三百萬年,有此等之過去時間可作為證。但是,這并没有从根本上確證時間必然无始无终,而且其中含有自我矛盾,(康德所謂的“二律背叛”)。又完全不符合於有能量損耗之物的各種不同量的時間效應,它们各所显示的時間性。对于這点,让我们分述如下:
(1)用有限以證無窮之充足證據並不具備。用有限數来證明具有無窮數的论题,必須使相加之項能有無限多項,而且各項是可以相加的。或某名數乘以無窮的不名數,此諸名數具有同性質,是可以集合的。如l+1+1+l+
…… +1只要項數被確认是無窮多,則其和当然,但這些1是要有可加性的才行。又如講天體壽命,可以用[轉數×週期]来計算。轉數如果能为無窮,则其壽命即為無窮,而這些週期要能连續不斷才可以得此结論。
而从古至今人們在論證時間是無窮的时,却是以各種宇宙演化、各種物質變化、人物朝代之連接、不同的人的壽命累計等等,來相接相加作為歷史的時間,以此来證明時間是無窮的。这个论断的不真实,是因为有两个大的理由:①時間的本質並不能以彼給此,即用此物的时间去加上它物的时间。如父子的壽命长度就不可以相加。其实,之所以把它们相加了,是由於抽象化了各自有的時間,把它们的自有时间虛設為有公共的時間,才可相加的。②還虛設此公有的時間永远连續不中斷,但实际上,世間没有哪种事物是不可以中斷的。生物在其生之前死之後即皆中斷了時間。由此二大虛設来證明時間为無窮。这样的论证本是出於虛設,就等于没有证明。
(2) 有時間与無時間之二律背叛。? 要设定一个最為標準的計時器,需使其轉動或振動的週期永远不变,即它是無能耗之體。如此它可以歷经無窮的歲月,它的轉動萬週的时间实际上等於转一週或未轉的时间,时间对它无意义。它本身未發生時間效應,實際它未經歷有時間。而如果我们用这样的办法来測一切有時间效應之物,因它們有不斷的物變,時間在其体上逐次記下有刻痕,它們各自確实經历有時間,只是它們都不能作為精確的計時器。於是,外在的世界實际上就存在着“有時間”與“無时間”之二律背叛。這在研究時間本质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上,不可不考虑此一矛盾。從而发现“外在時間公有”的先驗论并非真的正确。
時間流的本體,實際上只類似於導線中的電流,水管中的水流,導熱體上的熱流那樣。這些“流” 的發生,要由於其處有電,有水,有熱。而各體上的電,水,熱可以是有是無,其流可续可斷,其量可大可小,各體是没有统一的。相對論所證明的“两地並無同時性和等时性存在”,说明時間不存在统一,即无共有的時間。世界的各體都分别有各自的時間終与始,即宇宙中並没有万物共同的時間終与始。這本来并不是个謎,现在之所以成為了謎,是由於虛設了一個“世界外在公有的時間”,进而根据這個虛設产生了问题,这就像取兩个鏡片互相对照以求彼此鏡中的影像,但其反射出的鏡影可以有無窮多的影像層,所以就造成了謎惑。
由此,我们可以把要点再总述如下:
1。时間流在各物上可以有流动,有間斷,有終止,有重生,但并非連續不可斷。
2。每种物各具有其自己的時間流,各有自己的時間終与始,但宇宙并不存在一個統一的,通過一切的時間流。因此没有時間終与始的问题需要辨论。
3。時間是由能量耗散發生的投影。是負能所記的信息。有能耗才發生有真時間,無能耗則並不發生真時間。科學所定的“標準時間”只是人们所虛設的“時間”。
4。正能如果不是被耗散而是有所获得,負能如果不是被保持而是有所消失,時間流的矢向就可以有其反向。(下節将予以說明)
時間流所涉及的問題皆關係到時間的本質。有本質的时间對不同物質的時間效應,具有各个不同的特性係數。真時間有其特性係數,而虛設的“標準時間”在作為計時儀表的身上就没有这種特性係數,因为虛設的時間並不具有時間本質,这就是解除这些舊有謎惑的關鍵。
(三) 時間流的矢向
時間被古今人们以為是流动不息而且流动的矢向是一定的。时间的流动皆不分晝夜,其矢向皆一律前往而不返回,即背過去以指向未來。这样的見解,长久以来被认为為是先驗的公理,應该無庸置疑。然而從真時間之本質去探索它,則有其不然,这又是科學上一個根本的需寻求解答的問題。
以往定時間流為永不停的,不可逆的根據是:1.人的內感皆有念念相續,不可挽留,頓成過去,只留下記憶。 2.外在的日月運行,轉向皆是一定的。3.物理学上的因果关系有不可逆的说法,即如“熵值惟趨于增大”,这就是最为重要的熱力學第二定律。它就表示時間惟有走向增加消耗幅射能的方向。依據這些,於是時間被定為單向的且永不可逆的一種矢量。就连愛因斯坦也没有改变这种说法。故這和“時間外在公有”同為現代物理學未曾有过異議的理論。
然而在物理世界中及生物的內感中难道就没有例外? 如果有一例外,则这样的的论点肯定即有破绽。可惜人们总是受蔽於習惯的看法。
人的內感,“歡來苦夕短。愁多知夜長” ;熟睡無念之時不知天曉;瑜伽功可以昏冥多日,不覺有時;植物種子可以歷千百年仍萌芽;單細胞生物並可保存孢子之發生力於億年以上。。。此等,其自身可感覺的時間,有伸長与縮短,有可以一段或一長段都為零,時間有所中斷。一切外有之計時儀表所記的時間,憑甚麼可以證明“时间”都通過了它們? 豈非只是臆想而虛推的純粹假設? 由前面已論過的真時間的本源,可以即獲得時流方向大有逆向者存在的明證。
證實时間,當憑時間所留下的信息,对于物体而言,是物發生的時間效應。对于人而言,是人存有的時間記憶,這些由於有正能損失与負能留跡而才取得過去時間的存記(信息) 。对于無正能 (幅射線)損失或物質損失者,即無此項負能存記,是沒留有時間的信息的,時間流至此自然即已中斷。而对于物對正能專有吸收以增其充實者,它不但沒有留下刻痕,而且还能填平某些刻痕。即它不只是沒留下過去,而且还在消失掉一些過头。此處的時間流即在反向流行,即是由“現在”而有走入“過去”的。犹如凡生物在增長內質之時,系統在使熵值趨小之際,以及人在睡眠休復之頃,他们各都有真時間在倒流的狀況发生。这就是時間流有指向過去而不是指向未來,也就是说:時間流的矢向有可能反向的實證。凡生物就有这样的证据可以取得。它們如果不能取得時流在此一時段之逆行,就不可能取得它们的發育生長。
生物的發育生長皆在它们能使正能与負能不斷地互換与進出,而並有正能的常增加。當其換進正能釋去負能,此部位此時間的時間流就是反向的,即指向過去的。在其放出正能以留下負能之此處此時,然後是時間流,隨同一般無生物的時間指向着未來的。故在生物身上各部位之各段時間各有正負能一進一出,發生的時間流就總在一陣趨未來,一 陣向過去。具有如波動之行進矢向。 但人们對此的認識,由於有可測知与不可測知二類的分別,而導致了誤解。凡時間的過去,都可累存於負能所定下的刻痕遺跡之中,是有形可以複印的。遂使人認識為確有此過去。而時間的未來,惟被蘊於無形的正能有收入之中,正能渾然只是構成生物的生氣和精神的。它無形象,自己的認識與思維不能察觉到它,不可能見到它是有,是無,是增,或是減。故生物所取得的時間流,只可自知為向着未來的單向,而未可感知於其迴向過去的反向。这就是历來人们(包括科學家們)所以都持有“時間流只有單向”的誤解之源。“時間外在公有”說及“時間流單向”說是同一的系統,都是認儀表所示之數為真時間,以儀表轉動之方向為真時间的方向,而不知二者全脫離時間的實質。这两个论点只是純粹的虛設,完全不可根据它们来解决時間的根本性質問題。儀表的轉向關係是否可以用以作為時間流之矢向只具單向的证据呢? 否。
①只有不生能耗的旋轉系統,它保持其慣性,才不變其轉向。
②系統有能量出沒隱現的就有變速;有異種能交換的就有變向。如物理学中的擺,就有向左向右兩向。
③时間的本質依於能量的本質,故它的方向必會有變。時間絕不只有單向。
於此,須着重讨論并明确熱力學第二定律被引伸於關係時間流方向的某些基本謬誤:
熱力學第二定律提出了物理變化不可逆的問題,它指出物理的熱能只有由高溫流向低溫而不可以逆流。把此关係推廣到宇宙大体系,宇宙只能有熱逐步散失減溫趨於熱寂而不可逆。把此关係推廣到時間流,则時間流只是根着熱散降温的方式而不能有其反向,於是近代物理學者艾丁頓特别稱熱力学第二定律是能指出時間方向的卓越定律。此說所提熱寂之說,在现代己有不承認它的,可是不能證明其根本。这里所提的时間单向说,則被人们认為是正足以證明傳統觀點的依據而无需怀疑。然而真的是如此吗?
熱力学第二定律所述称,熱只可由高溫趨低溫之規律,是合物理之事實的。而它的推論據傳統能量理論以為能量都可以互相轉化,宇宙能量通可以化為熱,使熱歸於大平衡。熱的作用趨於死寂,此之推論却極有謬的。再據此,而定时间只有單向,这尤為大的謬误推论,今天我们對物理學的这些根本見解必當辨其真而纠其誤。现从它们的本源去讨論。
自然界的能量,是有二元,絕非一元的。各能的互有轉化是二能元組合有其化合,分解,重組之變化,各之成分有變,非只變了形式。故此能之質並不即是彼能之質。一种能變化生出他種能,是有其本質之嚴格限制的。熱能之转化生为功是由於熱能分解,其中含有作機械功之能,但热能并非全屬機械能。而功之转化生熱就非靠另有分子振動能配合不可。磁能就不是電能也不是熱能,声波能不是光波能也不是熱能。至於發生萬有引力之能及宇宙黑洞所具有之能,更恰恰相反於热能的本質。故宇宙的能量只有部份可转化生成熱能。而另有不小的部份正是能吸熱使之不升溫的。於是熱力学第二定律所定的,不可不知它有局限,不可妄予放大。我們身處的太陽系場是熱有漸散的場,而頗遠的宇宙場却大有熱能被吸入而集中的區域,我們只观察到一切無機物質的熵值
都只有逐渐增加,却未考察到凡生物在生長發育中的熵值竞有減少。
这就是熱力学第二定律不应當被推广到说“宇宙有熱寂”的根本原因。它又不可被推广至凡具有生命生機之物,而还以為其熵值也在增。因之,由它必不可被推广到證明時間流只有單向。而正由這些反例,恰可證明時間流在各個體中有其不同的波的曲線之方向。熱力学第二定律絕对不能夠作為,指示物理真時間流前進方向,的定律。
再就現代天體演化理論中相反的两种学說以看時間矢向的可逆性。
現代天體演化理論對於天體星系演化有正反的两种学說:
其一是康德以來的星雲說,認為星系及諸星的形成皆起始於瀰漫宇宙的星際物質。 它們以萬有引力關係及熱力学關係將瀰漫太空的星際物質的極疎極微之點逐予旋轉收縮,凝為可見的星雲,再結為星系,再構成星體,是由散到聚的。
另一為本世紀提出的超密爆炸說。認為大宇宙之最初乃是一個超密的凝固體,它發生了最大的爆炸,才分離開了無數的星系,將宇宙向四外膨脹以產生現在的星系星體,是大宇宙由聚到散的。
这两种学說都有廣大众多的天文學證據,并非憑空妄說。然而,二說有構成循環之點,前一說是以具有超密度的白矮子星為天體發展最後階段的產物,和後一說是以超密度體為天體發展的開始者,它们正是首尾相接。大宇宙的觀測中,實際上既廣泛存在着宇宙塵被諸星體吸引接收的情况,又有光譜紅移證明遠的星系都在離我們而去的现象。豈不是二者均屬宇宙的存在? 据此二種信息,由能量分析得出结论,宇宙是保有能量守恒的大系統,就有正負两种能量常相互出入,凝聚是負能的作用,而爆炸正是正能的作用。負能盡其限制正能作用之後,須啟發正能反限制的作用。正能在盡其爆炸膨胀的作用後,須再啟发負能緊縮的作用。物理擺一往一復,即表示動能与勢能循環相代之大狀況,是宇宙有二能變化的縮影。因此,宇宙有凝聚,後有膨脹。在宇宙系統之總的两种能量没有外耗的情况下,二者總是往復相代循環的。故此時間有構成一條封闭曲线。線之矢向只在轉圈,無定向可論。大宇宙之時間有不可定其誰是最早的星體,就有不可尋其時間的矢向。而時間單向之論是不可以成立的。从前面所讨論的真時間来看,一切無能耗的計時儀表的本身,實际上都没有經歷任何時間,也即無時間流之矢可言。這是屬於時間本源的根本性質的關係,故不应當依外在時間所定,而以為宇宙總是在由過去走向未來。
對人所假設的“外在公有時間” (儀表所記的時間)和物自身實際取得的“有效應的真時間”,两者的异同,我们可略以下圖来表示其幾種曲線关系:
(1)假設時間[t外]對真時間[t真]可以略成正比的,如人的呼吸脈搏和生物鐘部份,它們只是有輕微能量出入。其[t真]之變化略可与其[t外 ]成正比。外在时间[t 外]=tR , 真时间[t真]=tG
(2) 计時原子鐘之自身,對運動未有能耗,沒發生真時間,其[t真]之質無變化,只是平行[t 外]軸之直線。
[t 外]=tR , [t真]=tG
(3) 天體運動有中途變軌者,在穩定中者,天體都無真時間的變化。
(a) 是天體有放出正能,其中途有段真時間走向未來。其軌有縮小。
(b) 是天體有吸入正能,中途有段真時間反走向過去,其軌有擴大。
[t 外]=tR , [t真]=tG
tG
tR
(4) 物質放射蛻變的時間。
物質蛻變是原子突然放出正能,原子的[t真]並不連續,放射一個粒子才取得一段[t真]。縱座標每梯有相等距離,橫座標則越後每梯的距离有越長。
[t 外]=tR , [t真]=tG
(5) 生物生長衰亡過程的時間。
生物從初生到其將盛之時,(A B段)皆多吸收正能化為體質能。放出的正能較少,其[t真]是在儲蓄其未來,故是有走向過去。在盛長之前段(B C段)收進正能雖多,而正能被負能之凍結及散射之總量更大,[t真]乃多走向未來。在盛長後段迄於衰亡,正能之收得和放出都少,二能交換之量即入於衰弱,漸至於停止,[t真]的時間即斷。
在生長的全部過程中,正負二能各皆一出一入一隱一現。犹如人有晝醒夜眠,植物有春榮秋落。皆是[t真]居於振蕩往復之中,故曲線又是有無數小顫動之曲線。
[t 外]=tR , [t真]=tG
六、時間論分析綜結
人们自己所作的最大假設,非但不以為是假设而还以为是極真的,莫过于“時間屬外在世界公有”这个假說。我们知道,宗教曾提出过各種假設,人们雖多相信,但尚有不少的人们抱有怀疑。而幾何中學所提出的若干公設,多年来人们是没有不相信的,可是尚还知道它是一种“假設”。它們都遠不如“時間公有” 此一假设那样,一直都不被看作是“假設”而信以為世界絕對的“真實”。故此我们提出了对它的分析。
本論僅只分析了時間的實質与虚設的“公有时间”有區别,并證明其幾項重大事體。
時間的實質只是各人(物)自己所取得,不屬于別體所共同經歷。科學莊嚴使用的標準時間則純是虛設的框架,世界并不是真的存在那個东西。
時間首先因为人人內感中有它而被認為實在,這是人腦中有負能存在的記憶遺痕所致。一切有生無生之物有各種发生,成长或变异或发展,以及消亡毁滅之过程,而覺得時間普遍存在。这都是負能在此等處所留下的過去的刻記,因而顯示為時間的存在。時間的發生只源於正能有消耗及負能有記录。由物理作用量綱的二因子而得到最確切的證明。
作為科學計時標準的振動體,是因为假设無能耗才得以振動不息。其振動億萬次等於一次,亦等於未振動。即振動次數只具有虛數性質,完全没有時間效應。故称其本身“有無限长的时间壽命”与称它“沒有時間”二者是等價的。它所表示出的標準時間只為假設的,所謂“外在世界公有的時間”因此,只是屬于一种假設。
但此假設的公有時間中,各種無能耗的轉動振動週期間存在有其一定的時間此值而不可亂。這就是自古以来,科學之所以要建立它作為物理三基石之一的根據。而我们应當明确有能耗的物理學与無能耗的物理學須加辨別的差異。 傳統物理學的基石是建立在无能耗之上的,牛頓力學首先就立足于慣性系統上,不計能耗的發生,故所采用的时间一直沿袭历来所用的無能耗的,週期無變化的時間,認为它是外在世界所共有的標準。而竟然忘却了应该覆審其假設的性質,竟把这种“假设的公有时间” 认为是真時間的本質。(本論中對此點尚未予以詳論。)
無能耗的計時儀表的時間,可以不帶物質的特性系數,去建立那些不計能耗的時間關係式。然而对凡有能耗的時間關係式(如計壽命之式,計算元素蛻變之式等)就非各戴上不同的特性系數不可。對於有探尋時間實質本源的問題,若用外在公有時間的假設去解就完全無解。只会成为永久的謎。所以说,區辨有能耗的真時間与假设無能耗的時間是有極大的必要。
宇宙時間究竟是有窮尽还是無窮尽? 這就再不應当作其統一之論而應給予分論。 有能耗不可全恢復的系統之時間皆為有窮。大宇宙中的完全封閉系統,無外能耗者的時間乃是屬于無窮,各物彼此间不具有同時性及有共有的時間。有能耗才能感到有時間,無能耗並不感到有時間。即物之存在可以不要有其時間。要有時間之物皆不可永远存在。宇宙有無始之始無終之終,而也有有限的終和始。人們總是有认为宇宙必有時間的想法,而不知宇宙並無共有的真時間,把假設认做真有,把虚影认做實體,这显然是人自创之迷。
時間的“現在”,常在而又並不在,是何故? 此是人混淆了真時間及假設時間所發生之矛盾。依假設的時間外在公有論,時間的過去,現在,未來三段是平等的。“現在”是一個存在的截面,但人由內感得到的真時間去看,正能的耗失具有光的速度,故转瞬即逝,不可捉到存在,二者於是相矛盾。人相信外在世界統统存在一個共有的時間,人又親身感到一個似光速不可捉留的時間,二者一虛一實,不同本質,而要合併去求解,此如以一個複函方程与一個實數方程合併求實數的解,所以永远得不到解,又是人们自造了一个迷。
岁月只消逝而不返回,歷史只記時間流惟有單向,真時間果真如此吗? 是人們混淆了真假時間,而未能察出內感中的時間缺了半幅,以致发生很大誤解。此误解是將牛頓的慣性系統的運動(即匀速直線運動)誤當做歷史時間唯一的運動而沒有加速度,沒有其倒流往後。人们尚未能察到人的內感只可感到負能保存的痕跡,而不能感覺到正能的積累,人只能感覺到醒时有我,而不能感觉到熟睡中曾忘我。忘我即中斷了時間流,並有倒流的時間而不自知。“有我”之時,真時間是由過去走向未來的,而“忘我”之時,則真時流有停上,有逆行。在人的內感上没有察覺到其正能之积累有填補過去刻痕,所以人才可以忘记過去以至於忘我,即時間有可以從現在倒流補償過去所损失的時間。時間流在人體中實際上是振蕩型的。而它正犹如無線電波通過檢波只留下半幅,那樣人的內感只能檢到其另一半幅,所以不知到真時間中有逆流存在。而將這個合併入“時間外在公有論”,遂以為時間流純是單向。這無法解釋物理学中熵值在生物體內何以有負熵,以及人之所以会忘掉時間的原因。这又是人们把內感時間和外在時間互相混淆所致的一个迷。
故若要深入讨論時間本質及本源,我们就应当當綜合考察与物理学和生理学相关的,明顯和隐蔽的诸多方面问题,區分其時間效應的有無与多少。其時間屬虛,屬實,屬私有,屬公有等各种物理性质,以及应當辨别有能耗物理學与無能耗物理學的区分。凡物理学上的諸守恒定律都是屬于無能耗条件下的物理學理律。於是,傳統的“外在公有時間”的假設皆為适用的,但是這些并未具有時間的實質在內。另根据物理作用和能量的分析,我们則可確切證明時間本質确與能耗相關,即是屬於有能耗物理學这一类的,然而這不可用作為科研測時之用。二種時間有虛與實的大分别,然古今研究者因盡混淆而无通解,反而增長了不可解之迷。作者认为:欲研究時間本質,宜作作用分析,及能量分析。以明察虛實之原理與律則,如果不通过能量分析,不知到虛實的理律,則不可能揭示時間的根本性质,也不可能了解物理的質量動量等的根本性質。笔者已写就 《能量分析论》(约70000字) 和 《虚实论》(约40000字),在此,先專論此题以与物理学界分享。
1974年原稿
1987年修正 重庆 赵庄愚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力,未经授权使用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说明 © Copyright Authors
物理科学探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