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学探疑-网友天空-系统观点-马德义的观念-存在和观测
存在和观测
[摘要]我发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没有否认存在着的绝对空间,如果我们重新定义爱因斯坦的刚杆测量系统,洛伦兹变换在绝对空间中也会成立。如果我们不去假设夸克的话,在基本粒子的层次上就可以找到物质结构的一种简单性。 说在前面的话
也许我们能回答宇宙产生后三小时所发生的一些事,也许我们知道某个量子常数小数点后十几位的值,但是我们不能回答物质粒子为什么会在空间中产生运动?不能回答引力产生的原因?不能告诉我空间到底是不是一种实在?我们谈论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但没人明确地告诉我波是什么?也没有人告诉我粒子是什么?我们大谈时间会缩短,真正缩短的是我们真实的物理时间还是我们的时计还是我们为了方便而引入的一个被称之为“时间”物理量,我们分清了吗?物理学中要面对的问题太多,我们不能以过去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它,过去的物理学是一个大杂烩,有许多很好的理论,有许多真实的实验事实,也有许多大胆的猜度,更有许多不合乎逻辑的狂想,充满了一些无用的数学公式的推理、空洞无物的理论。
物理学应该是关于我们的世界的,我们的世界应该说是简单、和谐、可很方便理解的。 |
我们对这个模型作一下解释: 所有粒子的量子特性我们把它在量子维中去讨论。它和空间的关联象山峰(量子特性)一样慢慢地向山脚(空间)中延伸,引力作用就表现在这山脚与山峰的交汇之处。爱因斯坦的引力作用会改变其周围的空间在这里很直观地表现了出来。物质的量子作用就好像是登山者,他从山脚一步步向上攀登也一步步地消耗着他体能,对于不同的登山者会有不同的有关山峰的体验(对于不同的观测者会有不同的粒子观点——它有时表现象一个粒子有时又象波的特性)。这应该说和我们的所掌握的实验事实(量子力学)并不矛盾。 |
![]() |
在基本粒子层次上物质结构的一种简单性
上个世纪我们才消除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疑虑;后来我们又进一步认识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中子和质子构成。随着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又发现了许多其它的粒子,数量很少而且极不稳定,它们衰变之后的产物也不外乎是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及中微子这几种粒子。 |
混沌的状态
我们这个世纪另一个伟大的发现是质能守恒,它打破了质量和能量的界限,各种不同的物质存在形式得以沟通。质能守恒在更深的一个层次上表现物质的存在方式。 |
题外的话 人类一直在寻找对于物质世界的一种简单性的解释:古希腊人认为物质是由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他们认为这几种元素是水、火、土、气等;在中国的道家学说中也有这样的思想,认为物质是由金、木、水、火、土组成,更进一步的还有阴阳学说、太极学说中思想“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衍生五行、五行化生万物”“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近代的化学家发现物质是由108种化学元素及其同位素的原子构成;现今的标准模型认为物质是由六种轻子六种夸克及其相互作用粒子组成。 |
从混沌中产生物质
混沌是一种没有状态的物质实在。产生物质也就产生了物质状态。 |
有必要再描述一下物质粒子
在混沌一团中产生的物质粒子是什么呢?粒子应该是一部分混沌的集合。正如在十九世纪以太观的描述之中认为粒子是以太之中的旋涡一样,这和我在这里对粒子的描述比较接近。与空间相比,粒子是独立的东西。空间是共同的。在混沌中产生粒子的时候也产生了它们的相互作用,所有粒子的相互作用的总和也就是空间。空间和粒子总是同时产生的。 |
对于空间的测量
一般说来有一个物质的世界,再一个就是我们对于这个物质世界的观测。我们首先观念上有一个的绝对空间存在着,我们的测量方式将决定我们能观测到一个什么样的空间。这就是我们要谈论的关于空间的测量。 |
从右面图可以看到在绝对空间之中静止的观测系统和运动的观测系统的真实轨迹。 但是对于一个运动中的测量系统,它会认为自己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由于绝对空间是不可以观测的,运动的观测系统中没有一个绝对值的参照系,它不知道它观测的起点和终点不是同一个点(我们知道这起点和终点分别是椭球面的两个焦点),如果它可以假定起点和终点是同一个点,这样每一个测量系统会怎么认为呢? 我们来进行一种坐标变换: |
![]() |
![]() |
我们来进行一种坐标变换: 轴位从椭球面的一个焦点(也就 我们在运动的观测系统中,不能区分在观测前后是否是一个点(这就意味着在观测系统中位于椭球面中的两个焦点,观测者将认为是一个。)。我们把观测开始的起始点(也就是光子的发射起点)向椭球面的短轴作一条线段,这线段的长度也是一个单位,我们把此方向认为是Y’、Z’轴的方向,这样我们就可以做一个变换把椭球面变换为下面的球面。这是观测者心目中的测量坐标系统。也就是观测者可以认为自己是处于绝对空间之中,也就是所有的观测系统等同。 |
我们进一步的讨论:由于运动会改变一个粒子在空间某个方向的分布,这样也就是会改变粒子间在空间的平衡分布方式。这种分布方式改变的结果是我们运动系统中的刚杆测量系统与光子回路系统测量一致。这对于我们粒子运动速度和在空间的分布就有了一个量化的结果。我们假想粒子在空间的分布有比如等势面或地图中的山峰的等高线之类的东西,我们暂把它叫做等密度面。在静止系统中的粒子等密度面应是一个球面;而在运动系统中的粒子等密度面应该是个椭球面。根据麦克尔逊的零结果,这些处于不同系统的等密度面应该与上面的等距面相对应。 什么发生在刚杆系统呢?一根刚杆是由刚杆中的物质粒子构成,这些物质粒子有许多种类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使粒子间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对于这些处于平衡态的粒子,我们把这些粒子当作简单粒子来考虑。 |
![]() |
在绝对坐标系中静止的粒子是球形分布的,而运动的粒子是椭球形分布的。 这些粒子将以怎样的方式组成所谓的刚杆呢?由于运动产生的原因是粒子在空间各个方向分布的不一致性,这种不一致性会表现在刚杆粒子的在空间方向上排列中。如右面图。 如果在运动的空间中的一个刚杆系统,它所测量 的是一个球体,在绝对空间中它应是一个椭球体。但在测量系统中它可以认为是一个球体,它可以以这个球体来进行观测,实行对其它系统的测量。 |
![]() |
在运动系统中所做的一切观测,与绝对静止系统中没有任何区分,所有的观测系统等价。我们要区分真实的事实与我们观测者所能观测的东西之间的差异。(如非注明我们所发生的一切事情指发生在绝对空间之中,所指的运动为绝对运动) 对于空间的测量除了刚杆和光子回路干涉外还有没有其它系统的测试方法呢?如果没有,那么我们可以说绝对空间是没有任何测量意义的。也就是说不可以判定我们是否处于绝对空间之中。 我们假设了绝对空间,因为可以很方便地假定在绝对空间中光速恒定(同时也隐含着一个假定那就是光速是不可以逾越的)。然后通过一个假定的在绝对空间中的测量和运动系统中测量的对比,我们知道在运动系统中测量的实际的存在的本质,经过一种变换,在运动系统中建立一个坐标系统,这个坐标系统使运动的观测系统可以认为自己是处于绝对空间之中。观测中没有绝对空间的优越性,任何观测系统之间可以使方便的进行变换。 |
再说一说运动 |
粒子在空间中的运动,是因为粒子在空间的某个方向的分布的不一致性。在这里我们假定空间是各向同性的。如果一个粒子和另外的一个粒子相遇呢?一个粒子会改变它周围的空间,也就是其周围不在平直。另一个粒子在这不平直的空间之中会改变其在空间的分布性,因之会改变运动状态。这它们相互之间都会发生。 |
![]() |
牛顿力学中的力 | |
牛顿的伟大首先在于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再一个是他抽象出了一个‘力’的概念。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没有力----没有牛顿所谓的力。我们平常所说的力是指一种劲道,如大力士,牛顿的力是从相互作用过程中抽象出来的。 |
![]() |
牛顿第二定律之中认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仅在于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因为他把力和运动的加速度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也就是牛顿的力在物质粒子与物质粒子直接作用中使用的一个概念。过去我们的思路一致是这样的。这被称之为力学观。这世界本没有力,抽象出力这个概念后,有一些观点同时也产生了,例如,我们粒子间总有万有引力,因之就有这所有粒子之间引力的结果将导致宇宙会收缩。 现在我们认为粒子首先通过改变空间而与另一个粒子发生相互作用。已经否认了力吗?作一下对比:在牛顿力学中物质粒子因为力而改变自己的运动状态;在这里认为物质粒子首先通过改变自己周围的空间的分布(引力改变引力空间、电磁改变电磁空间)然后通过空间来改变 其它粒子的运动状态。 |
![]() |
上篇完 deyi_ma2000@yahoo.com 2001年09月12日 |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力,未经授权使用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说明
© Copyright Authors
物理科学探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