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学探疑-网友天空-相对论-相对论前提中对自然的误会
wytk-11.gif (489 字节)

相对论前提中对自然的误会

钱晓明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 moneylight@163.com

意义: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即相对性和光速不变原理强加于人们思想上,如果用这个局部思想观点来考虑问题必然要得出相同的结论,可是在整体上却违背了事实的可靠真实性。如果说牛顿的绝对时空割裂了产生运动的相互作用关系,那么相对时空还是割裂了这种关系,关于时空的物理内容也还是没有解决,所考虑都是位置变化关系而忽视了相互作用这个基本关系。自然是以物质连续性的变化的相互作用来改变我们所看到的表面现象的图景的,宇宙的根本图景是物质关系而不是几何关系,即透明性气体物质与星体的关系。而直接作用并不是两个星体,两个星体的位置变化关系只是间接作用关系。狭义相对论否定以太就是一场误会,以太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真实存在,检测不出来那是人类自身的检测手段技术还不成熟。


一,电磁、光、以太等思想的历史

    当时的历史情况是这样的,是法拉第、麦克斯韦提出电磁感应的空间存在着电以太和磁以太,使古代的以太又重新被赋予新的物理意义。1881年8月美国《科学杂志》迈克尔逊:“以太静止的假设被证明是不正确的,这个假定肯定是错误的。”直到1887年与莫雷再次以实验否定了以太有相对于地球的“绝对运动”,进行最精密的测量什么也没有观察出来,希望找到却没找到。有人这样解释因为仪器和以太在相对于地球一起运动,在地球表面当然测不出以太的存在等情况。

    我们不知道以太到底是什么或什么样的,它在什么地方,是固定还是不固定的,古人的以太到底是怎样的定义的,还是起作用的电荷粒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当时以太这个提法也是相当模糊的。人们对于以太迄今为止还不知道究竟是怎样的一回事。我们缺乏对电磁运动的更多的了解,然而我们更不知道光是什么,对于光更是扑朔迷离给予我们相当大的迷惑和误会。以太与光存在怎样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太在电磁学中存在在力学中竟然不存在,这里面肯定还有我们所不知道的物理内容,乃是我们的认识或技术上还存在问题。

    麦克尔逊、莫雷用的是干涉原理仪器的干涉效应是定态的,实验当然会是无结果了。艾里曾在1871年利用充满水的望远镜观察光行差,发现结果没有变化与斐索的实验结果不一致,从来就没运动过又怎么能观察出它的干涉条纹移动呢?真正的没有是测量不出来的,具有某种作用的是能测量出来的但是不知道是在什么意义上的,与后来洛伦兹等人认为是具有某种作用的以太是不一样的。此处以太与彼此以太没有参照系标志性特征也还是无法检测出来和进行位置考虑的,我们怎么能测量出以太风和光速呢?爱因斯坦很清楚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并找到最有利的事实证据,于是爱因斯坦干脆果断地否定了以太。这三者都是疑点或难点,大家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明明知道有问题一时谁也拿不出来更好的一种解释,又怎么能轻易草率地下了一个结论呢?又怎么能将电磁现象的相对性与以太相提并论呢?力学只对人为惯性力或重力场有效,电磁动力学与经典力学具有各自不同的适用范围,微观或电磁运动不是重力原因运动形成的所以是失效的。这种力是不能或无法用惯性、质量、引力等来解释的,是不同粒子之间有效的相互作用产生的,而各种粒子之间所产生力的大小是不尽相同的,热、光、电、磁、高能粒子等是不一样的。伽利略和牛顿理论的弱点这时已经无法调和暴露出来,经典物理学是一种机械似真的自然观在电磁、光、以太学说中已经完全失效。用牛顿力学的惯性来对待电磁运动显然是不适用的,在牛顿时代电磁学还没有发展起来,牛顿当然不知道了。

    爱因斯坦引用力学于电磁学的本身就是一种误会,根本不是相对不相对的问题,忽视了产生它的条件才把它看作成是相对性的或完全相对化了。因为电磁感应的本质我们不是很了解,所以只看到电磁感应时的相对运动才会感到莫名其妙。原来的电磁相互作用我们同样没搞清楚。爱因斯坦是从力学的基础来认识对待电磁运动的相对性的,认为力学和电磁学具有同等地位是有决定意义的,又试图用电磁等自然观来解释世界,把本来就扑朔迷离的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用来解释时空并联系在一起了。爱因斯坦一方面要把电磁运动的不对称和力学相对性等猜想提升为相对性公设原理,另一方面又引进:“光在空虚空间里总是以一确定的速度V传播着,这速度同发射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自己也明明知道是“表面上看起来同它不相容的公设”,从而结论:“‘光以太’的引用将被证明是多余的”。对于一个我们还不完全了解和无法解释的实验事实作为相对论的公设和试图走公理化道路。这是爱因斯坦的误会,误会必然导致前提虚假,因为前提早已错了。

    狭义相对论否定以太就是一场误会,以太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真实存在,检测不出来那是人类自身的检测手段技术还不成熟。牛顿质点运动是不需要以太支持的,而是法拉第、麦克斯韦的电磁场和方程需要以太支持,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电磁力线空间就是对牛顿绝对空间的事实否定。麦克斯韦方程起作用的以太被狭义相对论否定了,广义相对论又重新对狭义相对论的修正与否定,否定了以太在广义相对论又提出场的概念,不知场与以太的说法在实质上有何不同?在广义相对论中以太又被赋予物理性质即引力空间,广义相对论又重新提出建立引力场自相矛盾。后来1920年爱因斯坦在《以太和相对性原理》演讲中说:“根据广义相对论,空间没有以太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在这种意义上说以太是存在的。”场内如果没有具有具体形态的物质又是如何进行作用的呢?如果不是以太那么也应该是具有某种形态的物质吧,完全真空没有物质的场是不会具有任何作用。

二,洛伦兹变换

    洛伦兹在1895年《关于动体电现象和光现象的理论研究》在地方时概念和对应态定理中提出来收缩假设,还提出光速不变公设,“提供了研究同时性的新法则。”长度收缩只不过是假说,是为了论证以太的存在。洛伦兹曾认为:运动的刚体在运动方向的收缩是一种客观上发生的变化,……同观察者无关。洛伦兹变换不具有物理意义是协变事后的解释,事前的只是假定猜想,只在想象或理想的空想中存在是思想虚构的产物,究竟有没有无法考证无法作为依据。只是具有数学上的技巧,不具有真实的可靠性,并必须满足假设条件并不是真实发生的。符合逻辑但不符合事实,如果存在洛伦兹变换收缩也只是局部收缩,相对运动的那个局部的收缩了而整体稳定的那个没收缩,局部收缩并不等于整体收缩,既然是整体收缩我们讨论它已无任何意义,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的一切都是收缩后的情况,而收缩前到底是什么情况我们却无法知道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洛伦兹利用菲兹杰惹的收缩假设提出了一种纯机械解释的收缩假设反又修改成磁致收缩。洛伦兹变换只是一种假说,如果说是则是普遍存在的,不但电磁致收缩,热、光、力等也致收缩,局部尺度不均匀与时间不发生必然联系关系并不等于整体收缩。是彭加勒最先引用洛伦兹变换公式来解释收缩的补偿效应的,是马赫对牛顿绝对时空运动批判给爱因斯坦启示。爱因斯坦紧紧地抓住洛伦兹变换作有力的证据,爱因斯坦又引申为光致或动致伸缩,而具有讽刺趣味的反而是洛伦兹又推翻了自己的说法。洛伦兹变换解释,并不是真实发生的,如果这样就能解释以太的收缩,是无法观察和通过检测验证出来的,其运动效应是不能显示出来的,因为在运动中已被抵消了,我们无法知道这种变换效应究竟存在不存在,我们看到的都是事后的。

三,光速不变

    我们没有必要去讨论数学,因为数学规则都是人为制定的,所以数学没有任何毛病,但是数学存在前提有效的有限范围的。狭义相对论光的速度不变性在爱因斯坦来看是在真空状态下为前提条件的,他假定光速是在真空中以直线传播的,只有在真空中测量才有可能在理想的情况下进行,没有物质的空间在这个真实的自然中存在吗?真空光速不变可是空间不是真空那么光速变不变呢?因为真实世界不存在爱因斯坦所理想化的真空,那么爱因斯坦定义的同时的相对性就没有了事实依据,所以光速不变原理失去了存在的条件,所以原来的假设是失效的。那么光速是可变的了,相对性的同时性事件也就不会发生了。在狭义相对论那里没有把空间看作是物质存在的形式,狭义相对论否定了以太,狭义相对论真空光速不变和牛顿绝对空间没有什么两样。光速不变性的前提在广义相对论中被修改了,真空变成引力场,真空与引力场岂不自相矛盾?光速度不变性是以真空状态为前提条件的与自身相矛盾,引力场是存在有物质性的,绝对空间的假设是与相对性原理不协调并且与惯性原理格格不入的,狭义相对论的光速在真空沿直线匀速行进,后来爱因斯坦发现自身存在问题所以又建立广义相对论岂不是对狭义相对论真空的自我否定?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即相对性和光速不变原理是强加于人们思想上的,如果用这个局部思想观点来考虑问题必然要得出相同的结论结果,可是在整体上却违背了事实的可靠真实性。爱因斯坦没有解释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数学计算是建立在两个假设前提基础上,事实根据理由是什么?动钟慢、动尺短的结论是在标准距离尺度、时间速率不变的前提下得出来的,它们之间的前提条件是互为限制的。如果没有这个不变的前提是无法得出动钟慢、动尺短的结论的。既然不论光源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无关,那么光速如何得知,为什么还存在先看见和后看见的,在不同位置上先后时间是多少?光速检测不出来那是我们还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一切都是因为误会而引起的。假如光存在各向同性即光源不存在加减速度接受者也存在运动速度,不同的接受者都一样即说明也不遵守速度合成法则,那么也就是说光不存在速度问题即为无限大或瞬时。人的视觉速度与光速相比谁快?我们无法断定我们看到的是否同时与延迟或提前,因为空间是透明的,在光源发光的同时所有在不同位置的观察者都能同时看见所以是瞬时的。光速不变与速度合成法则相矛盾用相对性来解决,偏偏是相对性与光速一起运动只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假如我们与光源不是处在一起呢?但如果当光速不变为无限大时与速度合成法则完全没有矛盾。零结果的本身就是对光速的一个肯定证据,很简单不必再作过多解释。相对性原理公设与光速不变原理公设相互矛盾,用同时性的相对性来否定解决,违背生活常识。对于光速提法的本身就是对光的认识误解,应该把光与光中粒子的关系区别开问题就一目了然迎刃而解了。由于在闪光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粒子,而新粒子却存在速度,即级连簇射的速度和振动的“光波”速度。

四,同时性的相对性

    不知爱因斯坦是要定义时间还是要进行测量,要是定义时间岂能用钟表能定义得了的,要是进行测量又不遵守人为设定的时间定义规则。直到现在人们对光是怎么一回事还没有搞清楚,又怎么能用光的速度来测量或定义时间。定义时间与测量速度是两回事,没有时间我们就不知道什么叫速度,没有时间就无法定义和测量速度。计时就是先规定一个时间标准然后再用时间去对另外的运动变化进行测量,而不是对时间本身进行计时测量。其它的什么都可以存在相对惟独时间不存在相对,因为它本身就是依据自然运动然后又不去管本身自然运动的变化,而又拿它作为标准去测量其它的运动的而人为的硬性规定。时间标准一旦确定便与任何运动或变化无关,时间是人为制定的规则即一个公共时间对哪一个体系都是有效测量的标准,在使用过程中只存在换算关系和必须遵守时间法则。度量的规则规定是属于人为假定不变的硬性规定,正是因为变化所以才这么规定,是不可以随便改变的。钟、尺严格地讲是不准的,但是人们必须把它当作是准的,当误差大时是可以修正的,这是人们约定俗成的惯例,如果不这样那么就会更糟糕。衡量的标准本来就是人为性的硬性规定,如果再任意性的破坏规定,那么规定岂不是白规定了吗?应该以测量的那个标准为准,如果以被测量的那个为准那么我们就会失去测量的标准依据就会乱套,这是基本常识。时间速率、空间距离是不能变的,速度是在标准距离尺度、时间速率不变的前提下得出来的,速度首先必须具有等时性,是以时间度量单位为前提定义的。时间是一维线性不可逆的周期序列,等时即相等的位隔,时间速率首先必须具有等尺性,是以空间度量单位为前提定义的,等尺是指度量单位的标准尺的长度是一致相等并且可以换算的。速度是可以发生变化的即等时不等速,但是不存在等速不等时,物体运动存在加减速度,但是不存在加减时间与空间的度量单位,速度不均衡不等于时间不均衡。

    同时性是指时间和被测量的对象存在凝固静止不动的那一时刻,是一个相对的既不靠前又不落后极限性概念,在那一时刻时间和被测量的对象什么都假定没有动,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状态与时间的某一时刻重合,无论是何时何地都存在同时性,即同时重合不一定非得同步。而时间和被测量的对象仍然在以它应有的速度流逝和运动变化着的,用一个均匀的时间运动变化去测量不均匀的物质时间运动变化,但是若在两个体系的某一时刻它们之间都是相互对应着的。不管它们中间存在均匀速度和加减速度都是可以进行测量或同一时刻时间换算的,因为测量与被测量同时纳入一个体系之中。随着时间的流逝距离肯定会发生变化,如果定位时间在某一时刻时那么两个事件之间必然存在一个对应的绝对不变的距离,时间与距离是分别属于对应着的协变关系。时间对应时间或时间对应状态和状态对应时间我们都是可以弄明白的,然而状态对应状态我们却无法弄清楚了,因为没有进行衡量的标准。同时性是不管什么相对性与绝对性的位置和关系的,和观察者的位置无关,根本不存在可以变化的时间,如果可以变化那么就不叫时间了。爱因斯坦是指运动的钟,运动的钟在局域内对整体时间标准不产生影响是应该属于被测量的对象,首先应该用时间去测量它们而不应该用它们的速度来测量或定义时间。完全的相对性导致测量与被测量的主次关系不清和混同颠倒,这是爱因斯坦的误会才混淆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才会出现发生混乱现象。

    爱因斯坦认为地方时才是度量物体运动的唯一真实的时间,而洛伦兹却在1915年再版的《电子论》中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是我坚持变量t只能考虑为真实时间的思想和我坚持地方时t必须只能考虑为一个数学辅助量的思想的结果。”认为地方时只不过是数学的假定或是一种数学辅助量,不具有真实的物理意义。1922年12月14日爱因斯坦在日本东京演说《我是如何创造相对论的》:“时间这个概念本来是不能给一个绝对的定义的,”《爱因斯坦文集》:“由此得知,两个隔开的事件的同时性不是一个不变的概念,刚体的大小和时钟的快慢都同它们的运动状态有关。”两个隔开的事件我们不知道是不是完全隔开的,如果完全独立到没有任何关系联系时我们讨论已无任何意义和怎么的都行,因为我们根本无法知道或不知道是不是同时或不同时和谁也不知道究竟谁不准。测量与被测量肯定是属于一个系统,不存在两个完全隔开的事件,两个隔开的事件不属于相对关系,如果属于一个相对系统这时又违背了相对性原理,既然相对就必然存在相互联系,隔开也还是属于一个系统。爱因斯坦的相对却是两个毫无关联的组成的一个体系,既然是一个体系那么就必然存在一个相同的物理条件,它们之间也就应该存在必然联系,相对也好绝对也好但都是存在对应联系关系的。所谓的相对性是把它们之间的时间与运动的关系实质分割成孤立毫不相关而造成的,否则就不会发生相对时间事件了。

五,相对性

    爱因斯坦一方面用洛伦兹变换解释光速引起的收缩,另一方面又用相对性解释地球与以太的一起相对运动。电磁等相互运动作用我们同样没搞清楚便与相对性扯在一起,误解同时性并且冠以相对性原理。

    反对哥白尼以太阳为中心的学说者认为:我们感官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假使地球运动那么空中漂浮的云和飞翔的鸟立即就会抛到后面,从塔顶下落的石头就不会落在正下方,向东、西方向发炮时向东射的炮弹与向西射的会不一样等说法,向西射会更远。伽利略提出相对性是为了解释哥白尼学说,因为人们好比关在船舱里的苍蝇等在随着船一起运动,所以人们没有发现觉察地球在运动而误以为太阳在围着地球转。伽利略:“把你和某位朋友关在某艘大船的甲板下的主舱里,”你可以展开想象力。伽利略为了反对这些人才提出相对性这个道理来向大家解释,我们应该克服由于相对性而引起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它说明了相对性的认识局限性。

    伽利略提出运动的物理学的相对性,事实上如果运动对于参与这个运动的人来说是绝对的不可觉察,就会得出地球的运动对发生在地球上的现象将没有任何影响,即赋予所有的运动以惯性运动的特点和它一起运动,然而原来这却是一场误会。应该需要有个优先参照系的基准,不是没有必要而是非不可的,它才是具有最后判决力的。否则用相对性看问题我们将永远也搞不清究竟是太阳围着地球转还是地球围着太阳转,所以容易造成误会才会存在地心说。

六,等价等效

    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成正比的结论来源于落体同时落地的推论即同样的加速度,让我们仔细地看一看想一想这个全过程,误会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数学计算没问题可是这个问题的提法和与事实有问题。等效原理要求引力质量/惯性质量是常量,但是惯性质量随着运动的增大而增大,则引力质量也随着运动而变化吗?物质量的多少与动量守恒不发生直接变化关系,它们是物质在运动过程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物理法则,物质量是被公认为守恒不变的,动量增大并不能使物质量增多,是平行互不影响的两个关系。化学能是指物质自身内在固有的一种基本性质,无论是什么不同形态的物质都具有一定的化学能蕴藏其中,但是不能完全用质量的多少来度量的,因为有些物质的能量会在一定的条件下突然或缓慢地释放出来,不同形态物质的蕴藏的能量又有所不同,能量目前是无法定量描述的,因为需要重新测定。我们应该认识到物质质量守恒是一种物质形态由于运动而转变成了另一种物质形态无论是物质形态怎么转变,可它的质量并没有改变,即没有增多更没有减少,但是目前新产生的物质形态还没有被人们发现但绝不是没有了,只是目前我们的探测技术手段还不能满足探测需要。物理能是指物质运动的动能。惯性的里面既包含有质量又有动量,是具有质量的物质在运动,速度越大其动量越大,动量增大并不等于质量增多,所以惯性动量不能被看成是惯性质量,否则质量守恒定义便不是真实可靠的。动量越大一个物体速度越快或者一个物体运动速度越快说明拥有动量越大,怎么由于等价等效物质量也会随速度增加而增加即竟然它的物质量会增多?无论如何这也是人们无法接受的常识性事实。等效原理中的惯性质量是人为技术性的动量,是人们利用了自然物体的质量或重量,它在某些地方与自然的引力质量是有本质区别的不应该称为惯性质量。引力质量则是物质自然发生存在的,在惯性运动的某种现象上等价在原理上不等效是有区别的,否则质量守恒定义便不是真实可靠的,违背了人们对质量概念所下的定义。

    质量与能量的完全的等同关系,这就明显的犯了概念混淆的逻辑错误,质量与能量和动量是分别属于完全截然不同物理内容意义的定义概念是无法互换、颠倒、混合的,只要是承认物质量守恒就无法接受能量守恒,只要承认能量守恒也就无法承认物质量守恒。数学方程式并没有错,而认识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对某些概念存在着某些模糊认识。爱因斯坦的静能实质就是指化学能,但是各种物质的化学能的量是不相同的。现在人们对能量还是纳入力学体系以动量为主认识的一个概念,把能量当作运动原因来看待,虽然在计算上符合公理,机械运动上它们又都具有一致性,等效原理的出发点是实验事实,即惯性力与引力等效是根据物体的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等价等效这一实验事实直接推导出来的,但是实验事实却掩盖了事实的真相本质,却混淆了两个完全不同性质的概念。是能量概念的建立把物理学导向力学轨道上来,它不利于分门别类具体地去分析问题,而忽视了力学赖以存在主体的物质性。能量不完全等于动量,其中有一部分转化成了动量另一部分却转化其它物质等。动量是指一种机械惯性动能,把机械惯性动能当成物质量很显然是说不通的。质量是可以转化为能量的动量,动量却无法转化为质量,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产生能量,能量可以产生或转化成质量或动量,但是动量是不能创生或转化成物质的。动量和能量、能量和质量、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等价等效的等同性发挥了中介作用,以致于达到歪曲事实本来的面目作用,所有惯性系被相对等价等效后又扩大到引力场。

    等价等效另一方面来源于数学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等价是从纯数学角度推导出来的结论,等价等效是数学中的单位概念不清造成的,重视了数量而忽视了其中的单位概念。等价还算可以,因为差不多或相当于,等效却完全大不一样了,即是完全的等同关系。把两个完全不相关的物理概念硬凑到一起,并建立一个数学方程,答案的得数并没错,错在二者之间存在不一样的数量关系。数学只能在自身的体系内证明正确不正确,对于前提条件则是无可奈何,因为有些前提条件是这样又有些前提条件是那样,所以数学的有效性是存在一定的适用范围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只在力学范围内等价在本质上不存在。等价是在什么前提范围情况下的,当超出适用范围的情况下就是完全不可以的。由于概念定义的不准确或认识不准确造成思维过程中的逻辑混乱,导致推论的错误发生。如果想要解开自然运动之迷必须放弃等价等效原理从寻找原因入手,等价等效原理已经成为我们认识上的一大严重障碍。

    爱因斯坦提出一个有限的区域内引力效应与加速系中的效应是不能区别的,并称为等价等效原理。爱因斯坦的等价是指在理想电梯内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的不可或无法区分,等效是指由于这种无法或不可觉察的误会误解的事实现象完全地等同,通过广义相对性原理,并且适用引用到所有的范围。在思想实验的升降机局部范围内等价等效,那是因为看不见外面什么情况。无法或不能判断那是因为缺少更大范围的参照物,是误会但不应因此而下结论并等价等效于其它的天体运动。其实引力场的作用并没有被消除,局部误会等效并不等于整体等效。

    相对论中不同的坐标系关系不是平等平移有效的,是不能随意变换的,应该有一个优先优越考虑的参照系。如果单从几何关系来考虑是无区别的,如果从空间的物质相互作用关系来考虑却是大不相同的。自然定律不是同惯性系的选取无关,混淆了主次关系或原因,所以才会发生佯谬现象。如相对等效也可以认为地球围着太阳转反过来太阳围着地球转,因为没有特殊优越的静止判据的可能性。由爱因斯坦的误会而引起制造了那么多的佯谬现象和时空幻影的,而且在那些佯谬的背后都有不容置疑的实验验证。佯谬是否证相对论的一个理由,证明相对论的局限性受不到限制时而发生出现的尴尬情况。佯谬不是真的可我们却真的把它当成真的,难道这不就是谬误吗?我们必须超出相对的范围来考虑对待相对的事物,否则将会出现更多的佯谬现象。

七,引力几何与方程

    以太与场只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种提法说法而已,场概念就是微观粒子运动的一个空间范围,在这个范围内部存在有物质。只知有力却不知力如何传递,牛顿承认以太爱因斯坦否定以太又用场代替没有根本性的突破。牛顿把星体当成了质点运动的对象,但是自然力就是产生在物质本身而类比作惯性力,忽略了空间物质的存在与作用。牛顿只有质量分布的质点是引力的源,爱因斯坦则是质量、能量、动量统一的能动张量和空间弯曲的几何关系密切结合的引力场方程。伽利略和牛顿将天体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统一,麦克斯韦将电与磁统一,爱因斯坦看到他们的成功,所以爱因斯坦要试图将引力场与电磁场统一。爱因斯坦为什么用流形和黎曼几何,因为电磁场方程来源于流体力学,所以被认为是必然的。爱因斯坦的引力场是在法拉第、麦克斯韦的电磁场启发下进行类比提出来的,在太阳、地球等星球周围存在引力场,这种引力场并使时空弯曲具有几何性质。按爱因斯坦的想法既然黎曼几何可以描述引力场,那么某种新的数学几何也可以同时描述引力场和电磁场,所以导致统一场论的大方向转移到数学几何上来。我们找不到引力的原因却用引力场来解释它的来源,就像电磁来源于电磁场一个道理。牛顿的惯性与空间是没有任何关系的,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是具有黎曼几何性质的物质引力空间,但是仍然使用原来的惯性还是没有实质性变化,未脱此窠臼即新瓶装老酒,我们仍然没有看见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爱因斯坦试图将牛顿经典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力学统一的尝试是失败的,因为没有真正的物质实质内容关系。建立统一场,四力合一,试图将物理的数学几何化是一个不太正确的思潮倾向,因为它逐渐脱离了物质本体,目标正确方向却偏离。统一场中有些物质相互不产生直接作用的关系用数学是无法描述显示出来的,如电磁场与可逆场、引力场是不直接发生作用,但是它们之间与场、源的物质发生间接作用关系联系。广义相对论物态方程中的引力从何而来被看作是超出理论讨论的范围,最初的原因还是没找着。

    如果说牛顿的绝对时空割裂了产生运动的相互作用关系,那么相对时空还是割裂了这种关系,关于时空的物理内容也还是没有解决,所考虑都是位置变化关系而忽视了相互作用这个基本关系。自然是以物质连续性的变化的相互作用来改变我们所看到的表面现象的图景的,宇宙的根本图景是物质关系而不是几何关系,即透明性气体物质与星体的关系。而直接作用并不是两个星体,两个星体的位置变化关系只是间接作用关系。

八,惯性原理

    惯性原理没有指出或无法解释为什么的原因,只是指出或定义这种事实现象作为原理,避免找不着原因的困难,用人为的惯性只能掩盖其内容原因和引起误解,是无法解释自然相互作用关系的。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都是有条件的,即在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只看到相对或绝对的位置变化于是误会以为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其实不然,位置变化并非重要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有时发生距离变化并不一定发生相互作用的关系。绝对或相对空间关系、绝对或相对运动关系、位置或速度关系是无法说明物理内容的,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自然运动是靠物质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力,惯性运动靠的是人为的力,不是参考系而是人为力与自然力的问题,但是不应该将惯性系与自然空间的天体运动相等同,所以才把自然力掩饰没有了。

九,引力波

    我们与引力源一起运动怎么会能检测出引力波呢,能探测到引力波更是莫名其妙的事情,我们所有的物质与地球同时存在运动,是没有差异的,怎么会对有些存在引力而对另些就不存在引力了呢?除非是不一样,那么我们自身又出现了问题。引力波实验是永远不会有结果的,因为没有两样差别,不牵扯实验精度问题。引力波实验如同一个人站在房子上用力拽自己的头发想要离开地球或站在船上帮着船使劲加速运动一样可笑。从来就没有引力是什么为什么的一个解释又提出引力子、引力波,不知浪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仍无结果,一直被折腾折磨得疲惫不堪,是引力太弱还是引力波根本不存在,人们无所适从。

不赞成把本文翻译成外文,就像水流一样。

希望各位老师指点,共同探索完善,一起将相对论的不足之处搞得更清楚。
联系地址: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2004硕士 100875
Email: moneylight@163.com
2005年3月4日

wyty-1.gif (268 字节)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力,未经授权使用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说明  © Copyright  Authors
物理科学探疑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