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学探疑-网友天空-空间与介质-以太观下的物理世界
wytk-11.gif (489 字节)

以太观下的物理世界

(王飞 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 深圳罗湖 518004 )

 

关键词:以太,相对论,物质,能量

摘 要:常见物质是以太获得能量发生扭曲变形的各种波动形式,化学反应与核反应一样,都是在反应前后,粒子的波结构重组,多余的波碎片脱离缠绕机制,变为可利用的直线传播能量。


    以太的存在是合理的,在某种意义上是终极的,因为它是物质的最基础元素,没有更下一级的结构了。当然,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仅仅是对世界的描述,而不等同于世界。理论的好坏也往往以对世界描述的准确度来判断,因此,笔者愿意提供一个更为合理的以太世界,重新审视我们的认识。

    由于各种场都是以太的变形或极化而成,因此无能量的以太之间没有任何力学现象,不能组成任何具有结构的物质,由于以太粒子是最小物质,因此以太之间为真空,没有任何场,以太之间不可以超距作用,也就是以太必须接触作用,它们之间就不可能存在吸引力,所谓的吸引力是变形的以太群对实物左右压力的差产生的。

    那么,实物粒子是以太通过什么方式而结合的呢?常见物质是以太获得能量发生扭曲变形的各种波动形式,一些波,由于运动过程对周围以太产生变形作用,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场,两个这样的波在近距离就会因为这个场而相互吸引扭合,无法直线传播,如果没有这类缠绕,就是我们熟悉的光波之类了。原则上只有可以对周围以太扭曲的物质才可以在场中受力。

    由上可知原子核内没有什么核力,只有缠绕力,不能简单的把缠绕力与核力等同,因为,核力对核内的任何物质具有绝对的力作用,但是,缠绕力仅仅对合乎缠绕原则的波进行缠绕,一旦脱离缠绕体系,即便距离很近,也不会有任何力量阻止它外逃,因此,我们用以太理论很容易理解像放射性物质的α射线这样的现象,以及原子核内强大的库仑力并不导致原子核的破裂。

    任何具有能量的物质对周围以太都具有变形极化的能力,直线传播的光波也不会例外,这个极化能力导致光波能量的衰减,因此,夜空不会因为恒星的巨量而更明亮,有人错误的认为是星际存在消光物质,笔者甚至认为这种光能量的散失,会导致红移现象的产生,以及宇宙背静辐射的来源。当然,如果波的空间位置基本固定,如实物粒子,他们对外产生的变形极化已经形成,不会因此不断消耗能量,除非高速运动,正如稳恒磁场、电场、引力场一样,不会消耗能量。但是,如果电子高速运动,就会向外辐射能量,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果是均匀闭合的电子匀速运动,对外产生的场是稳恒的,因而不具有辐射性。
光的速度虽然非常快,但是它仅仅是波,并没有这样运动速度的粒子。笔者认为光波并非以太粒子的原地波动,它们确实存在一定的传播方向上的定向位移,但速度很慢,估计与电流中电子的运动速度类似,在E-4米/秒量级附近。

    尽管质能方程给出了能量与物质的关系,但我们并不因此可以简单获取能量,实物粒子就是能量聚集而成,但是,由于它们缠绕在一起,无法实现能量交换,无法利用。我们可以利用的一般主要是热能、化学能、电能与光能等,它们具有内部的一致性,因此我们要获得可以使用的能量,就必须打破粒子的缠绕结构。

    在发现原子能以前,人类只知道世界上有机械能、化学能、电能和光能等。这些能量的释放,都不会改变物质的原子结构,因此人们错误的认为原子能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能量。从前面的分析不难知道,物质的能量都是通过以太的波动实现的,原子核与电子在能量类型上是相同的,能量的释放原理也是相同的,化学反应与核反应一样,都是在反应前后,粒子的波结构重组,多余的波碎片脱离缠绕机制,变为可利用的直线传播能量。

    要打破粒子的缠绕结构,获取可用能源,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破环粒子的扭曲,完全释放能量,就像正负电子对撞那样,完全生成光子。但是,实际工作很难,我们往往需要在分子化学反应或原子核反应中实现部分扭曲重组时,多余出来的部分,它们脱离扭曲结构而自然以直线运动方式流出。

    即便我们很难直接打破粒子的缠绕结构,由于对反应过程的了解,仍然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工作。

    对于核反应,我们没有必要拘泥同种物质进行核反应,完全可以像化学反应那样,打开了这个束缚,可以核反应的东西就多了,选择也就多,自然原料、成本都会下降到我们非常满意的程度,避免千亿核聚变的独木桥工程了。

    对于化学反应,实际上就是为了适合新的分子结构,核外电子重组长度,满足环核轨道的要求,一般习惯上称为化学键。我的意见是,一切化学反应都伴随者化学键变化,但是,化学反应能量的释放并不都是直接以热、光的形式进行,还有以电流形式的输出的方式,因此,在化学能利用上,我更希望把能量输出形式尽可能转向电力。




参考文献

[1] 王飞,《物理时空论2》,http://prep.istic.ac.cn/docs/1249788745088.html(2009)

王飞
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
深圳罗湖
518004
szwangfei001@126.com

wyty-1.gif (268 字节)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力,未经授权使用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说明  © Copyright  Authors
物理科学探疑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