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学探疑-物理新战线-网站更新即将暂时关闭的留言
wytk-11.gif (489 字节)

网站更新即将暂时关闭的留言

志勰

关于科学发展的一点感想!


    时间真快,一晃已经8年了,在维护网站的8年里,可以说我获益很多,认识了这么多的朋友,也几乎接近完成了自己观念的表达!虽然做网站的目的并没有达到(说起最初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只是想找到给自己的一项技术开发的投资者、合作者),但是在自我的感觉里却达到了另一个目的,为物理新观念摇旗呐喊,推波助澜!这方面我就不说什么了,功过还是让未来去评说吧!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也许是时候暂时说再见了。并不是我不愿意做下去,而是未来一段时间没有维护网站的条件了,再做下去,拖拖拉拉也是对作者的不负责任,另一方面自然科学发展的趋势也越来越趋向于一种新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自然科学探索的结论与作者本人探索的目的也是背道而驰!这一点恐怕只有对宏观的科学细微考察才会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当然,仅作为我个人的看法!

    在我接收的稿件里面,大多数朋友都是对理论感兴趣,不少的朋友都开发出一种新的理论,甚至自定义一套理论系统,当然了,搞业余研究的没有经费来源,从逻辑思辨角度适度的提出自己的看法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关键是有没有必要建立一套自己的新理论,如果都这样探索的话,假设这些理论都是正确的,那未来接受知识教育的人一定很累,恐怕有数不过来的N套理论等待去学习了!

    搞整套的理论是21世纪以前的事情,除了建立在经验约定基础上的牛顿力学之外(当然,牛顿力学也有缺陷,不过是建立在经验约定基础上的),那一套理论在客观事实面前不是漏洞百出,甚至经不起客观上的推敲!在数学上完成逻辑自洽性的那些理论,大的方面电磁论、相对论、量子论等,小的方面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热力学的统计规律、洛仑兹变换等等那些包含人类主观性的观念理论,哪一个能经得起客观事实上的逻辑递推!在数学上完美自洽性证明过的这些理论,在客观事实上恐怕只需要几个简单的客观逻辑过程就可以证明它们的形式描述和客观事实不符,甚至是错误的!

    理论是对客观对象的近似处理方法,非要把它看作是物理世界的真实是不现实的,而经过近几个世纪的科学积累,科学的实践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物理的对象逐渐转移为精确性的描述前提,近似处理的理论多数情况则不能在满足物理世界描述的需求,理论的模型处理在精确性的前提下越来越失去解释客观实在的意义!这一点随着对微观的深入了解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理论的模型还会造成描述区块的划分,这也是上个世纪大统一理论兴起的客观要求。

    从科学方法上而言,对物理描述对象的划地为牢进行区域的切割,并且保持每个区域的规则和定义的独立性本身就决定了大统一理论在内容和形式上内在的统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一个梦,那么为什么还有无以数计的人在搞大统一理论呢?这的确是一个谜!我也曾被一个网友的一篇大统一理论迷惑过,甚至在我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我自己本身也搞过十多年的大统一理论,一直到2003年底自然科学体系的定性分析完成之后才完全明白!原来物理科学的本身已经在走向另一种趋势!也庆幸自己无意识的没有走那样一条传统的统一之路。

    其实我仍然怀念大统一理论,即便现在谈起来仍然愿意将21世纪物理科学发展的这种趋势叫做大统一理论之路,不过此时的大统一理论已不再是经典的大统一理论含义。

    说得明白点,所谓的这种大统一理论,就是没有“理论”!很有讽刺意味!尤其是对于21世纪初的今天!

    搞理论的朋友恐怕会不解了,而对物理热衷的朋友对这样的看法可能要有点失落。理论一直是搞自然科学研究的一个目标,尤其是建立漂亮、宏大的理论,近两个世纪一直被人们所叹为观止。相对论和量子论也因此被推到了百年来的科学顶峰。如果没有理论,那搞物理的还研究什么呢?

    理论只是认识自然的一个工具,利用这个工具去更清晰的了解自然世界,去利用自然世界的规律为人类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提升人类的生产力,将人类的世界变得更为美好!可是如果只注重这个漂亮的工具给人类的自我感觉,而不管这个工具所反映出的是不是物理世界的真实,就像一个哈哈镜一样,自然世界在这个工具的映像上被严重的扭曲、变形,甚至不能反映观察对象的正常属性,恐怕理论的本身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提倡大量的制造这种工具么?

    如果我们将理论仅仅看作对自然世界中一种对象的解释模式,那么,理论对象的本身和理论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很微妙了!针对于一个自然对象建立一个理论镜像。多种可能性的理论解释,就会对应在一个自然对象上,择优选择只会是点对点,一个对象不论多少人开发出多少理论,而留下的只能是一种!从科学的发展史上来看,理论这样的选择几乎是唯一的,当然除了一直保留的争议除外!

    即便不从解释模式上,从实用的角度上来说,理论模式对于描述对象的目的和作用上也仍然是这样的趋势,但在哲学上存在一个分歧点,将理论的目的看作描述对象的本身还是理论的本身去指导描述对象,侧重点不同就存在着科学目的的差异。前者强调的就是客观事实,而后者则带有人类自己的偏好了!当然后者比前者更容易偏离自然对象!如果是前者,那么建立理论和自然的对象是没有区别的,建立理论就变成多余的了,科学的本身就是对自然世界的认识。而后者却是强调寻找自然的运动变化规律,依此建立描述的理论,通常情况下理论本身的都具有独立性,那么物质的运动变化规律则成为科学对象的主要目标,甚至为了寻找规律而建立规律,无疑,二十一世纪以前的科学探索思路大都是后者!二十一世纪初能否构成科学探索理念上的拐点,这一点要看科学发展的走向了,我个人认为,科学上有这种需求。

    除了粒子的结构、航天对物质的精微、宇宙的奥秘探索之外。对人类更为实际性的需求已经摆在我们面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环境和环境保护已经变得尤为紧迫,物种大量的减少以及生存环境被人类的活动挤压到危害的边缘,同时资源的消耗随发展中的国家的启动经济发展而逐渐递加,导致资源的加速消耗,资源匮乏也是即将面临的一个难题。能源和淡水在有些地区已经变得比较严重了!而同时带来的地球气候的变化(地球持续升温)也变成一个未知的因素,关于这个问题,我从05年开始考察并作了一些思考,一部分写到导致人类生存环境严重恶化的持续升温现象及解决方案中,另一部分则写到它的续篇导致地球持续升温现象的次级效应及带来的影响,当然,后者仍在写作中,还未曾在网站发表,会在未来的一个月里把它发送到网站。这些问题虽然设计到的物理层次不是很深,也不如物质的结构、宇宙那样的内容,探索的那样神秘,但却是实实在在人类所面临的问题!科学和客观事实画上等号也许会在这里成为一个转折点,并成为新的科学理念方法的一个拐点的起点!理论不会因为“理论”的漂亮而更具有解决问题的实用价值。

    资源的匮乏导致太空技术的竞争日益激烈,排除掉军事因素之外,从未来获取资源的途径上也应该是一个顺理成章的研发方向,但是第一代空间动力的螺旋桨动力技术以及第二代空间动力的反冲动力火箭技术都有很大的条件限制,螺旋桨不能冲出大气层,反冲特征的火箭动力技术则需要大量的反冲物质燃料,它们是不可能作为星际甚至太阳系的空间中,承担人类进行实用性的开发资源活动。而等离子、光压技术等的第三代空间动力技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这样的希望!

    那么人类的前途在哪里呢?

    资源历来都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的问题。

    太阳能技术虽然可以适度的缓解人类的能源、动力方面的紧张程度,同时也会在减少地球温度升高提供一点贡献、风力发电虽然也提供一定的能源,并且在减少气候所形成的气压差异平抑方面起到一定的贡献,它们都有利于减少,人类的活动所造成的对地球环境的改变所带来的危害!而水利发电则不同了,提供能源的正面影响这是建立它的目的所在,水利发电需要对江河截流,不但会改变水利发电站周边的生态环境,甚至对整条河流都有自然生态的影响。有些水生动物是需要洄游的!改变水资源的分布状态,水生资源也同样会面临改变!另一方面,改变水资源的分配,对对下游河流水资源依赖性的地域,也会造成一定的地表水资源分配的影响!

    除了这种利用存储太阳能的这种“软”能源除外,“硬”能源(石油、煤炭)的开发和其它非再生性资源的开发一样,都要面临一个耗散的问题!而地球储量少的资源则会面临资源匮乏!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言,科学的研发方向和目的将会向这方面靠拢!随二十一世纪发展中的国家的快速发展而加快来临的步伐!储量少的资源很可能在未来的几十年甚至十几年里就要面临这个问题!而储量较为丰富的资源,在本世纪末也要面临这个问题。以人类发展的眼光来看,如果人类照这种模式发展下去,以现在的苗头来看,那么实用上的航天技术将会是下一阶段人类科技发展的热点!

    当然,人类的发展模式是人类自己选择的,对资源利用的控制和利用方式的改变会减缓这样趋势来临的时间表。

    一种简单的关于人类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逻辑思路写到这里,希望给热衷于宏观大规模理论研究的业余爱好者一点参考,从我本人这些年对物理、哲学、逻辑的角度对自然科学的考察上,现在已经很难找到科学发展的“大”问题了,反而是实用的科学会越来越有更大的“市场”。而坐在屋里对科学的思考,脱离科学实践模式,以现在的现状而言,对于科学本身的意义已经越来越小,单纯的理论而没有人去应用是没有用的!这也是我暂时告别的原因之一吧!

有不同的看法请点击留言

志勰

2007年3月1日

wyty-1.gif (268 字节)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力,未经授权使用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说明  © Copyright  Authors
物理科学探疑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