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学探疑-物理新战线-转基因与农业杂谈wytk-11.gif (489 字节)

转基因与农业杂谈

志勰

   9月3日,从网上看到一个消息“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3日讯(记者 佟晓群)农业部:5年内完成一次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记者 佟晓群)9月2日,农业部在京举行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工作会议。会上,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指出,要加快选育推广一批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突破性新品种,争取5年内完成一次品种更新换代,主要农作物品种产量水平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以上,品质显著改善,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安全性明显提高,适宜机械化品种比例较大幅度增加。”①从这上面来看,似乎是好事,推动中国的种子技术发展,恐怕看到这里,大多数的人都会拍手叫好!可是自然植物都有它本身的功能和作用,完成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似乎是太容易了,而且是五年的时间。往下看才会发现原来并不是这样的简单。我从里面选出三点:

    “记者了解到,当前,我国品种选育和推广工作还不能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种业强国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突破性品种不多、育种机制不适应、育种技术不适应、新品种权保护力度不够。”

   “余欣荣强调,要从五个方面入手加快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一是加快挖掘一批有用基因和优异资源,.....二是加快突破性品种选育,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自主创新。.......五是进一步抓好新品种展示示范推广工作,粮棉油生产大县都要开展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

    看到这里这里才知道,原来是要对中国的种子推进转基因进度的会议。对这个问题不知道诸位是不是有和我一样的感觉——迷惘!

  如果说中国人口众多,需要更多的粮食,那么我们需要去开拓更多的土地,更大面积去种植粮食作物才能产出更多的粮食。建国前三十年我们的确是这样做的,不但去开垦了北大荒,种植大军还进军新疆。九十年代以后我们是怎么做的,我们是大量的发展交通运输,铺设了大量的宽阔马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大量的开矿建立各种各样的企业,城市进行了数倍的扩张。从卫星地图上可以看到,大部分城市地区都密密麻麻的铺设了水泥地面,种上了房子。不仅是城市,农村也是进行了几倍的扩张。毫无疑问,种植粮食面积和产出粮食量是相反的。也许这就是农业技术问鼎转基因方向的发展的原因。

   依照这样的发展方向,现在的发展趋势就是明朗的了,那就是种植的粮食面积越来越小,产量越来越大。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从粮食种植的面积里不断的压缩,压缩种植面积,我们将压缩出的这些土地可以种植公路,铁路,种植房子,种植企业。粮食用地经过大量的压缩之后,产量越来越高。而压缩出的土地也进行了数倍的升值,大城市中的大房子已经升值到几百万上千万元三室一厅三室两厅。而相应的农地里的农民恐怕一辈子也买不起那样的房子了。即便是县城里的房子,依赖农村人均半亩一亩土地的产出,恐怕也很难买的起几十万元的房子。

   9月3日又看到了对农作物的产量进行提高5%的目标,看来土地又可以有5%的压缩空间了!

   粗看起来压缩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是作为农业的目标是有些搞笑,但细想一下,一点也不搞笑。压缩的目的就是提高产量。提高产量这也就是现在农业技术的目的。这点一点也不搞笑,农业技术的目的在现在的阶段就是提高产量。否则为何为了提高5%的产量,达到迷失的阶段,迷失到毁灭大自然千万年来所给予的恩赐。

   世界上的物种都是大自然经过千万年演变而成,每一种物种都需要几十万几百万甚至更长时间大自然的演化,适者生存,弱者淘汰的自然法则将面对自然环境无法生存的物种淘汰出去。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物种,都是经过大自然几千万年自然的筛选,而遗留下来的物种。这些物种又因为所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不同,形成相同物种不同的特点。比如老虎,世界上原有8个老虎亚种,其中已灭绝三种[灭绝其一我国境内曾经也有,新疆虎(里海虎)],剩下的五种,我国境内就有四种,孟加拉虎、印支虎、华南虎、东北虎。现在没有人否认稀有物种的珍贵。对于动物是这样,同样的植物也同样是这样。就拿人们关注过的有记录的来说,药材的产地对药材质量优劣影响很大。我们只知道产地的不同药效的差异很大,但是不知道没有人去研究过,产地的不同,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功能区别以及所含药效物质的区别。没有亚种划分的记录。但是我们可以根据生存的地理环境、自然气候环境的巨大不同,可以推测长时间在这些差异环境生长中的差异性。乃至植物的本身生长过程演化也会存在巨大的差异性。这点在中药有一些的记录②。

    不同气候不同产地的物种会存在差异性,差异性的大小和物种在这种不同环境中所生存演化的时间有一定关系。我们的农业技术是采用转基因技术将该地区原有的物种淘汰掉,消灭掉,统一种植一种转基因物种。还是根据不同地域地区、气候、土质、水质的特点而发挥本地农作物的长处,来获得不同品性不同优势的农产品,保留大自然遗留下的珍贵物种资源,在农业技术上是显而易见的。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甚至整个世界都曾做过这种迷失。但西方要纠正的早一些,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西方就开始纠正,更多的讲求自然的谐和。从保护野生动物、物种的生存权利和可持续性、绿色发展而言,社会的整体理念而言就在回归。而我们国家则开始相反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宏观的资源使用上。西方在人类活动的本身以及区域的开发上,越来越注重环保。八九十年代我们则是刚开始谋求最快速的经济发展,这一点转基因在中国的迅猛发展,甚至要将主粮转基因化,就可以确认。各种资源的使用与获取一切以利益最大化,虽然在绿色发展的思想大潮中也有相同的观念萌芽,但自然资源和经济利益上确是对立的,失控的。野生的动物鸟禽类更多的是走向野味餐桌,如野味店的兴起。野生的植物更多地是加速开采,如冬虫夏草.........

  一种植物的生存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它生存的生态中有着特定的联系。物种和生态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物种的进化史更精确而言,是生态的进化史。物种和生态是共同发展进化的。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夏天在野外亮起一盏等,野外的各种飞虫会密密麻麻在灯光飞舞,地上也会爬满各种飞虫,甚至没有落脚的地方。把鸡鸭放出来,鸡鸭就会追逐虫子吃。池塘水面上亮起一盏等,也会有各种虫子来水面灯光下飞舞游弋,小飞虫会变成鱼的饲料。而今天呢,那种壮观的景象已经见不到了,只会有些稀疏零星的小飞虫。很明显,野生昆虫类的已经大幅减少。

   都不否认,农业技术在半个世纪以来有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为粮食的亩产、化肥、农业工具,此外还有农药(10年前的化学农药,10年来的生物农药)、种子以及10年来的转基因种子技术、各种农业生物制剂(生长剂、催熟剂、膨大剂等等)等等具有副作用的这些。这些农业技术的发展,除了农业工具之外,别的都会对农业生态产生不同的影响。

      化肥技术是通过给植物提供特定的有机物质以及植物需求的少量元素,这会减少部分植物生长过程需求的有机物质的合成过程,会加强农作物营养吸收的保障。另一方面,会减弱农作物从贫瘠土地吸收转化营养物质的功能。化肥这些有机物质都是人们准备好的植物易吸收营养物质。植物的增产高产都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人工所提供的植物生存环境。这点和野外的植物存在区别。这点仅是从原理上而言,自然法则,适者生存不适淘汰的原则。因为植物长期不需要某些功能(由人类的化肥技术所提供),长期下去自然会淘汰。科学发生得到这样的结论是容易的,但是证明过程则不再容易。因为人类的种子技术已经对物种的改变远超过自然选择。

   在转基因技术对植物种子的重大改变之前,人类育种采用最多的是采用放射性元素高能射线照射种子,甚至让种子遨游太空,让种子经受宇宙高能射线的各种贯穿。其原理就是采用这些高能射线把种子的基因打成残缺,诱变基因。使物种发生加速蜕变。对于动物而言,我们管这些叫做有害辐射,超过一定剂量的辐射就会危害生命正常的生命活动,我们所做的是减少这种高辐射危害。那么为什么植物要引进要加速这种高危害辐射对物种的改变呢?进而对物种的种子获得改变呢?

   当然这种改变是诱发基因突变,还不至于直接改变物种的功能,人类在最近15年里所突飞猛进的转基因技术才是直接改变物种的功能,毫不谦虚的说,这是一种变态的技术。理论上修改植物的功能性基因,可以随心所欲的改变植物的功能。但是植物本身在自然界生态中的生长过程,则存在另一种改变,这点是不受种子所控制的,是由自然环境的生态以及植物自身的获取能力所决定。我们采用赋予种子新的功能,来达到种子发芽之后的生长过程具有基因改变之前不同的新的功能,但是基因改变之后,植物的功能发生了改变,植物的生长过程都会因为这种功能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改变,至于怎么改变,我们目前是无法控制的。我们这里举个例子来说,人的眼睛失明之后,对人体所引起的改变不仅仅是只看不见,丧失视觉感应能力。因为看不见,会减少活动范围,会减少高速运动,如跑步。这会降低新陈代谢。会引起功能性强度的减退。同时看不到环境和东西,会使人的听觉更加灵敏,会加强听觉的敏感性。同时精神活动会局限在耳朵听到并且自己感兴趣的事务范围区域,思想活动也会被禁锢在这些区域。这与眼睛能看到是完全不同的世界,没有了五光十色色彩斑斓的视觉世界,也没有了这些对精神的刺激作用。失明的改变是对人体的全副身心的改变,而不是限于仅仅看不到东西。

   转基因品种应用最流行的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抗虫害形式,主要是bt蛋白基因。抗除草剂,如 抗草甘膦基因。此外还有最近媒体上关注的增加营养成分——增加维生素A的黄金米。其实转基因的形式可能很多,尚在研究阶段或者在向商业化阶段靠拢,大多不为人所知。农业转基因种子的商业利益有多大,转基因的种类趋势就有多少。

   转基因大力推广者宣称bt蛋白基因对人体没有有害影响,他们所宣传的仅仅限于bt蛋白基因对人体和动物的危害没有影响,却不提对物种和生态有着重大的影响。Bt毒蛋白一般指的是苏云金芽孢杆菌产生的杀虫活性成分,苏云金芽孢杆菌是一种细菌,效果最好的微生物杀虫剂,现在商品制剂已经达到100多种。其特点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用量最大、效果最好的微生物杀虫剂,因而倍受人们关注。但是,商品Bt制剂在生产防治中也显示出某些局限性,如速效性差、对高龄幼虫不敏感、田间持效期短以及重组工程菌株遗传性状不稳定等都已成为影响Bt进一步成功推广使用的制约因素。因此,为了提高Bt制剂的杀虫效果,对其增效途径的研究已成为世界性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筛选增效菌株;利用化学添加剂、植物它感素、几丁质酶作为增效物质;昆虫病原微生物间的互作增效等。③

    本来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微生物对特定目标的毒素,现在的转基因技术则大力推广大面积使用,这破坏扰乱了自然生态中的微生物中的“食物链”,微生物的进化速度很快,这会导致大量推广区域微生物中的“食物链”混乱。bt转基因和生物农药还不一样,生物农药是只存在一段时间,有效时间消失之后,就会消除这种喷洒bt杀虫生物农药的时间,bt转基因是一直存在,杀毒目标会不断地尝试这种植物bt蛋白的有效性,一直到诞生出失效的新品种。如上面提到的局限性,速效性差、对高龄幼虫不敏感、田间持效期短以及重组工程菌株遗传性状不稳定等都已成为影响Bt进一步成功推广使用的制约因素。

    在植物中加入bt毒蛋白,绝不仅仅对植物的影响仅仅限于bt毒蛋白本身。首先植物的生长过程——细胞的分裂过程和以前没有加入bt毒蛋白之前是完全不同的,植物生长的细胞分裂过程所进行的生化过程绝对是完全不同的过程。它不仅要求细胞的分裂所需要的“加工场”完全不同,而且细胞分裂所需要吸收的营养物质以及细胞分裂过程的生化过程也是完全不同。这种不同和区别已经使生物体的生化活动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可以认为是不同物种的功能性改变。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已经成为两种完全不同的物种了。我们将一种植物加入一种新的功能bt毒蛋白,对植物所引起的改变绝不仅仅限于增加了bt毒蛋白自身。生化过程的本身必然是一系列的复杂的生化过程。

    世界所有的物质都是由108种元素所构成,而有机物质只是由少数的元素所构成,无非是碳水化合物以及铜铁硫氧氮磷钾等较少的元素所构成,蛋白质的功能和种类千差万别,也脱离不开这些少数的有机基本元素物质。多一种氨基酸相互间的组合,多一种功能模块的拼凑,就构成蛋白质千差万别的功能。转基因bt蛋白在转基因植物细胞的生长形成果实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蛋白质物质和非转基因植物所形成的蛋白质有何区别和不能,有何功能上的区别和不同,其蛋白质中氨基酸相互间的结构有何差异性,并且对人体的消化吸收形成怎样的功能性的影响。这些在理论上都是未知的。我们知道,毒蛇的毒液包含有剧毒物质,这些剧毒主要物质就是毒性蛋白质,也是蛋白质的一种。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与组合以及生化过程(如和不同的酶生化)的不同,所形成的功能性是不同的,也就构成不同的功能。

    宣传中bt毒蛋白对人体没有影响,在胃液中就变成蛋白质、氨基酸消化吸收了,生物活动所产生的任何有毒物质都几乎可以归结到毒蛋白里面,都是蛋白质的一种,都是氨基酸的不同排列以及生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蛋白质的功能性非常复杂。同样,外界物质对人体生化的影响也是非常复杂。正是由于这些复杂性,至少到目前为止,理论上不能评估转基因对人体的影响。

    转基因的最大作用是导入和原植物功能性完全不同的基因片段,使转基因植株诞生新的功能。而这种新的功能所产生的新物种的食用部分,到底能引起怎样的生化反应,人类所食用所产生怎样的生化区别,产生和原物种怎样生化的不同,这种区别和不同能引起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的功能系统的区别以及是否能产生新的生化物质、引起遗传的影响等等,到底能达到什么程度。

    说到转基因这里,有些愤怒有些做法,这里有点聊远了。转基因是什么东西,能引起生物和人体怎样的功能和区别都没搞清楚,仅凭喂食90天小白鼠的实验,就宣称是安全的,有些搞笑。甚至推行消灭自然遗留的物种,而统一采用转基因代替。我们回上面的话题。

    农药的使用同样也是大量的破坏生态,加速生态的恶化,相当于人们给生态环境增加了筛选密度,使自然生态的农药杀死物种的自然选择更为残酷。农药使用的普遍区域是农田,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但使杀死的农田害虫生物区域受到毁灭性打击,这点是我们所需要的。同时,也会使捕猎这些害虫的天敌受到毁灭性打击。这一系列食物链在该区域几乎遭到残酷性毁灭。野生动物和昆虫的物种所处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长期的下去就需要变异。只有存在抗体适应这个环境才能存活,而人类的生物技术就需要这些野外的动物昆虫不能适应,否则农药的杀虫技术就是就是失效的了。未来的物种不是自然选择,而是人类选择。从这种意义上而言,人类正在毁灭农业的生态。

    另一方面,商业利益的兴起,农业生物制剂和动物生物制剂技术的发展,已经在使人类品尝苦果。人类发明了各种食物添加剂,发明了转基因,发明了各种生物制剂。更好笑的是发明采用安全剂量。有毒的物质只要使用不超标就可以。人类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举个不适当的说明,今天1%不会出现问题,明天2%人类同样也适应,后天3%也会没有不良反应,也许100天以后,人类可以不用吃食物了,直接食用廉价的食物添加剂就行了。这样还可以省掉不少粮食。这点可比提高农田的亩产量管用。

    大量生物制剂的使用,已经在改变人本身。有些专家总是说只要实用的量不超标就行,已经认可现代社会的商业做法。那么看看人类的本身。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人到21-23岁才不长个,身高才给固定下来,当时的说法还有23窜一窜。看看三十年后的今天,人到十五六岁基本上就固定了,达到身高的最高了。这是滥用生物制剂,滥用生物激素的后果。人类的饮食环境已经在改变人类的生长速度和周期,使人类的成熟变得越来越早。个人认为已经在改变人类生长速度的基因。

    可能有人会说那时吃的不好。那时普遍吃的的确是差点,但却是绿色食物,而且富裕的家庭的孩子同样也是这个年龄生长周期,这和吃的好坏没有什么关系。这是人的基因在发生改变。

    个人还是坚持一个不好的观点,人类的生物灾难已经在开始加速。这是人类的自身社会生产行为所引起的。

 

 

 

    说明,本文不是专门某一话提,历经半个多月,是看到想到随手写点。2013-9-22

  

 


①农业部:5年内完成一次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http://www.ce.cn/cysc/sp/info/201309/03/t20130903_1321964.shtml

农业部:5年内完成一次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2013年09月03日 10:52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3日讯 (记者 佟晓群)9月2日,农业部在京举行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工作会议。会上,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指出,要加快选育推广一批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突破性新品种,争取5年内完成一次品种更新换代,主要农作物品种产量水平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以上,品质显著改善,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安全性明显提高,适宜机械化品种比例较大幅度增加。

  记者了解到,当前,我国品种选育和推广工作还不能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种业强国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突破性品种不多、育种机制不适应、育种技术不适应、新品种权保护力度不够。

  针对上述问题,余欣荣强调,要从五个方面入手加快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

  一是加快挖掘一批有用基因和优异资源,抓紧制定《农作物种质资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种质资源搜集鉴定保护与利用工作,挖掘优异基因,创制优异育种材料,收集保护珍稀资源。

  二是加快突破性品种选育,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自主创新,健全新型新品种选育体系,推动科企合作,搭建分子育种公共平台;大力支持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大力支持科研单位开展常规作物育种。

  三是建立公正精准科学的品种审定体系。农业部将通过种子工程项目,全面提升品种试验能力,优化品种试验布局;强化测试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品种试验技术和标准;切实加强品种审定源头管理。

  四是加强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加强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分中心建设;建立新品种权转让交易平台;强化品种权执法。

  五是进一步抓好新品种展示示范推广工作,粮棉油生产大县都要开展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推进新品种引进示范场建设,农业部将进一步争取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在粮棉油生产大县建设新品种引进示范场,各地也要加强对示范场投入。

(责任编辑:张欣瑜)

②药材的产地 http://www.med66.com/new/201308/dy201308292817.shtml

药材的产地 2013-08-29  来源 :医学教育网

一、产地与药材质量的关系

药材质量的优劣除与药材的品种、种质、栽培密切相关外,其有效成分在药用动、植物体内的形成和积累与其产地关系亦很密切,药材的产地对药材质量优劣影响很大。古人对此早有认识:《神农本草经》在序录中载:“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指出:“诸药所生,皆的有境界”,并列出40多种中药材生于何地、何种土壤者良;《新修本草》载:“离其土,则质同而效异”;李时珍日:“性从地变,质与物迁”;均充分认识到产地与药材质量的密切关系。

同种药材,产地不同,质量不尽相同。我国许多常用中药材产地广布,但因产地东、西、南、北、中各不相同,其地势、土壤、气候(气温、光照、降雨)、水质、生态环境各异,造成不同产地的同种药材质量上的差异,有时这种差异甚至是巨大的。如甘草(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根)甘草酸的含量因产地不同,从1.16%~6.11%相差5倍多;葛根【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 Ohwi的干燥根】中的葛根素含量因产地不同,含量从l.04%~6.44%,总黄酮的含量从1.42%~7.88%,相差5~6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青蒿(黄花蒿Artemisia altrtua L.),广布北半球的亚热带至温带,我国从海南岛至黑龙江均有产,据报道,其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从北到南,含量差异巨大,从痕量~0.9%,相差5—6个数量级;再如防风【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干燥根】,原产东北及内蒙古,引种到南方栽培后,其药材常分枝,且木化程度增高,与原有的性状特征相差甚远。这些药材质量的差异必然导致临床疗效的差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材GAP)”要求中药材GAP基地在选址时,一定要注意选择生产优质药材最适宜的产地建立种植基地,是科学的,完全有必要的。

二、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或称“地道药材”)是指那些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中药材。道地药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品种、质量的优良性。在特定的生产区域内,受气候、土壤、水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加上优良的种植、采收、加工技术,生产出品种优良,质优效佳的中药材,因此,道地药材从古至今又是一个质量的概念。据统计,我国现在比较公认的道地药材约有200多种。道地药材的区划,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本指南采用按照我国地形地貌的自然特点和民族医药体系的中心来划分道地药材产区的方法,将我国划分为15个药材区,现择要介绍如下。

(1)川药主要起源于巴、蜀古国,现指产于四川、重庆的道地药材。如:川贝母、川芎、黄连、附子、川乌、麦冬、丹参、干姜、郁金、姜黄、白芷、半夏、天麻、川牛膝、川楝子、川楝皮、花椒、乌梅、黄柏、厚朴、金钱草、青蒿、五倍子、冬虫夏草、银耳、麝香等。

(2)广药主要指南岭以南,广东、广西和海南所产的道地药材。如:砂仁、广藿香、穿心莲、广金钱草、粉防已、槟榔、益智、肉桂、苏木、巴戟天、高良姜、八角茴香、胡椒、毕茇、胖大海、马钱子、罗汉果、陈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青蒿、石斛、钩藤、蛤蚧、金钱白花蛇、穿山甲、海龙、海马、地龙等。

(3)云药主要指产于云南的道地药材。如:三七、木香、重楼、茯苓、萝芙木、诃子、草果、金鸡纳、儿茶等。

(4)贵药主要指产于贵州的道地药材。如:天冬、天麻、黄精、白及、杜仲、吴茱萸、五倍子、朱砂等。

(5)怀药取义源自四大怀药,现引申为河南所产的道地药材。如: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天花粉、瓜蒌、白芷、辛夷、红花、金银花、山茱萸、全蝎等。

(6)浙药取义为“浙八味”等浙江省所产的道地药材,如: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山茱萸、玄参、杭白芍、杭菊花、麦冬、温郁金、莪术、栀子、乌梅、乌梢蛇、蜈蚣等。

(7)关药是指山海关以北;、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区所产的道地药材。如:人参、细辛、防风、五味子、龙胆、平贝母、升麻、桔梗、牛蒡子、灵芝、鹿茸、鹿角、哈蟆油等。

(8)秦药指古秦国,现陕西及其周围地区所产的道地药材。地理范围为秦岭以北、西安以西至“丝绸之路”中段毗邻地区,以及黄河上游的部分地区。如:大黄、当归、秦艽、羌活、银柴胡、枸杞子、南五味子、党参、槐米、槐角、茵陈、秦皮、猪苓等。

(9)淮药指淮河流域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鄂、皖、苏三省)所产的道地药材,如:半夏、葛根、苍术、射干、续断、南沙参、太子参、明党参、天南星、牡丹皮、木瓜、银杏、艾叶、薄荷、龟板、鳖甲、蟾酥、斑蝥、蜈蚣、蕲蛇、石膏等。

(10)北药是指河北、山东、山西以及陕西北部所产的道地药材。如:党参、柴胡、白芷、北沙参、板蓝根、大青叶、青黛、黄芩、香附、知母、山楂、连翘、酸枣仁、桃仁、薏苡仁、小茴香、大枣、香加皮、阿胶、全蝎、土鳖虫、滑石、代赭石等。

(11)南药指长江以南,南岭以北地区(湘、赣、闽、台的全部或大部分地区)所产的道地药材。如:百部、白前、威灵仙、徐长卿、泽泻、蛇床子、枳实、枳壳、莲子、紫苏、车前、香薷、僵蚕、雄黄等。

(12)蒙药是指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所产的道地药材,也包括蒙古族聚居地区蒙医所使用的药物。如:锁阳、黄芪、甘草、麻黄、赤芍、肉苁蓉、淫羊藿、金莲花、郁李仁、苦杏仁、刺蒺藜、冬葵果等。

(13)藏药是指青藏高原所产的药材,也包括藏族聚居区藏医使用的药材。如:甘松、桃儿七、胡黄连、藏木香、藏菖蒲、藏茴香、雪莲花、余甘子、广枣、波棱瓜子、毛诃子、木棉花、翼首草、冬虫夏草、麝香、熊胆、硼砂等。

(14)维药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所产的道地药材,也包括维吾尔族聚居地区维医所使用的药物。如:雪莲花、伊贝母、阿魏、紫草、甘草、锁阳、肉苁蓉、孜然、罗布麻等。

(15)海药主要指沿海大陆架、中国海岛及河湖水网所产的道地药材。如:珍珠、珍珠母、石决明、海螵蛸、牡蛎、海龙、海马等。

③百度百科

wyty-1.gif (268 字节)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力,未经授权使用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说明  © Copyright  Authors
物理科学探疑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