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学探疑-物理新战线
../../../gif/wyty-2.gif (489 字节)

甘肃省舟曲县超大泥石流一点看法感想

志勰

    很多专家在网上说过了舟曲县超大泥石流的原因,我认为有些并不合理,因此做一个简单说明性的东西。

    关于特大暴雨在另一篇上我正在写,这里就不说了。我认为舟曲县超大泥石流最主要的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点:植被严重破坏。在通报的原因中提到,《舟曲县志》记载的“舟曲山地,层峦叠嶂,万山皆翠”,而现在完全看不到,植被破坏极为严重。植被的作用在于固土,如果山体是破碎的,处于土壤稳定力的暂时平衡状态。而山体垮塌主要原因就在于山体下、周围的应力失去平衡,从而使山体趋向于受力最小的方向滚动。泥石流会造成强大的冲击力,如果上游的植被完全被破坏,那么水土流失会造成大量的泥沙石对山体冲击,山体极易失去平衡。泥石流的本身也就变成山体垮塌的成因了。如果植被完好,必会极大的降低泥石流的规模。

    1879年7月1日甘肃武都南发生8级地震,该地震规模并不比汶川小多少,同样都是8级地震,并且舟曲几乎就在距震中不远的地区,如图一。如果130年之内没有发生过超过今年的泥石流,那么植被的破坏其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点:山体破碎。甘肃省舟曲县处于中国地质应力的主传输带上。在两年前曾经发生了特大5.12地震,很多学者认为这个成因很关键。看一看历史上的大地震,估计大家就会明白,如图:

zhouqufujin .jpg (98418 字节)
图一

   比舟曲县到汶川距离近的地震,历史上就有七次之多,其中1879年7月1日甘肃武都南Ms8的地震已经确认为8级地震,舟曲几乎处于震中。1976年8月16日的四川松潘-平武地震也在这一带。

   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地震也是比较有名的,公元前780年,《国语·周语》和《史记·周本记》均记载:“烨烨震电,不令不宁。百川沸腾,山冢萃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潜莫惩。”,“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国语·周语》)。顾功叙主编的《中国地震目录》将此次地震震级定为6—7级,震中位置岐山。我认为这个级别给定低了。从地震的模式上,有点像8级以上。依据是它位于主地震带的侧翼。该地震属于岩层断裂地震。此种地震能量释放巨大。另一方面从描述中,三川竭,泾河、渭河、洛河断流。岐山崩,山体移位。“百川沸腾,山冢萃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些描述,应该可以够8级地震。感觉有点像2001-11-14新疆境内若羌发生的8.1级地震。

    此外,我们再来看舟曲附近的地震情况,如图:这里取纬度(°)33—35,经度(°) 103~105 。舟曲的纬度为33.78经度为104.37。从1970/1/1-2010/8/12日,大于3.5级地震共发生地震236次如图1,其中五级地震10次如图3。从1970/1/1-2008/5/11日共发生地震225次,图4,其中五级地震为10次,图5。

zhouqufujin1 .jpg (14613 字节)
图2

zhouqufujin2.jpg (8896 字节)
图3

zhouqufujin3.jpg (15272 字节)
图4

zhouqufujin4.jpg (9160 字节)
图5


    舟曲县自汶川地震以来还未曾发生过5级以上的地震。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没有汶川地震,舟曲这一带也是地震高发区。我们这里只取最近四十年,如果考虑到历史,那就更多了,因为历史上的这一带就是地震高发区。汶川地震过程中当然也会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山体的破碎修复和时间没有关系,不会呆的时间漫长就会恢复如初。因为没有岩浆来粘合破碎的山体。只能随着风化作用,山体剥蚀。地壳(大陆33千米深度之内,舟曲的地壳要略厚一些)以上的地震在地层结构破坏之后,将不会修复。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地貌的结构是历史形成的。一旦破碎,以后也只能碎的更彻底,最终会形成泥沙碎石。

  第三点、舟曲县地势低。舟曲县四周的绝大部分地区都处在较高的地带,舟曲县一千三百多米,四周地势都比较高,从电子地图上来看,除了那条河带地势比较低之外,其它的地区都远远高于舟曲县,并且成缓坡。有点像一个漏斗,周围的降雨都会流到这个漏口上,从这个河带流出去。一旦附近有大规模降雨,即便是持续的大范围中、小雨,那么舟曲这个地带也不可想象,这个漏斗会汇聚降水,山顶上的小水流,到了下面也会变成湍急的大水流。如果没有泥石流,大规模的降雨可以通过水的流速来解决,落差大了自然流速快。但是一旦出现泥石流,就会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只要堵塞住河带的出口,那么则无法想象了。关键是上面提到的第一点,这个地带现在植被破坏严重,只要存在降雨,在漏斗的汇聚下,就必然形成泥石流,快速向下冲击山坡地表,并形成更大的泥石流。而上游修建的多个水电站如果泄洪也会加重这一趋势。像这次这种超大型的泥石流冲击水电站的话,也不会被幸免推平淤积。

 

一点建议: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境内地震明显增多,建议主地震带、其他的山区地震带要加强措施了。对于泥石流我认为植被是关键,当然处于地震过后不久的地区,即便植被健全,仍然也可能发生山体滑坡,但泥石流不会严重。社会提倡植树造林,这样的地带才是最需要的地带。经过植物多年的改造,动物鸟类、禽类搬运有机物,贫瘠的山地、黄土地也会变成粘土地。不进行改造,山区则会随着水土及有机质的流失,逐渐贫瘠,沙化松散,植物最终将不能在这样的土地上存活。缺少植被的覆盖、蓄水,这样的地区则易旱。则会容易变成有雨水灾,无雨旱灾的状态。

一点缺失:改革开放后,都在提倡效率,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工作用金钱来衡量,这一点对于荒山改造最不好了。用金钱的时间效率来衡量,恐怕没有几个人会去做,我们现在的目标是农村城市化,农村大多在向着加工业为主的方式迈进。现在随着动植物物种越来越少,功能性的缺失也是越来越严重,这对于改造荒山来说也是难上加难。现在这个社会一定不会等到荒山动植物处于协调状态以后,动物的经济价值恐怕就会去猎杀了。即便可以管住人,山林禽类的觅食也会在农田农药的作用下死悄悄。建立一个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需要考验人类的智慧。

    

写于悼念死难的同胞之夜
2010.8.15

 

wyty-1.gif (268 字节)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力,未经授权使用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说明  © Copyright  Authors
物理科学探疑

返回首页